褚半农 一 方言专家不改乡土本色 褚半农先生是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方志理论专家组成员,因为工作关系,和我常有联系。他是闵行区莘庄镇褚家塘村人,自发撰写了一部《褚家塘志》,保存了在城市化过程中消失了的褚家塘村的珍贵资料。该志在上海市第三届地方志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志书类三等奖。中央党校的一位教授看了这部志书后,对书里记载的许多资料颇感兴趣,多次提出向半农先生“购书”,希望能为其提供一些材料。时任闵行区长莫负春(现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也曾向莘庄镇政府要过《褚家塘志》,并向机关干部推荐阅读。
说起来,半农先生很自豪。一部村志记载的地情也有它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也给人们一种启示:城市化进程中正在消失的村庄,有些部分已经融入都市的肌体被消化吸收,有些东西已经慢慢消失被抛弃淡忘,都市里村庄的记忆正逐渐湮没在灯红酒绿的繁华喧嚣中,这是都市的辉煌,也是村庄的落寞。但是否应该为那些消失的村庄留下些什么?还能把根留住吗?半农先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利用自己早年就已开始保存的褚家塘资料,独自完成了《褚家塘志》。真是令人敬佩!可每次和他聊天,他总无比谦虚地说自己是方志研究的门外汉,涉足方志研究也比较晚。 其实,半农先生1983年起就从学校抽调参加第一轮地方志编修,参与《上海县志》多个篇章的撰稿,并主编《上海县教育志》,编著甚丰,还撰写过《莘庄方言》《上海西南方言词典》等多部著作,是方言研究专家,现正主编《东吴志》。他的朴素也令人难忘,虽然身为都市人,但不改朴素的乡土本色,快人快语,爽朗耿直,可能因为我也是农民出身的原因,和他交往总有一种亲切感。而每次电话接起,他总是说:洪珍,我是老褚!丝毫没有专家的架子!闲聊时才知道他还是一位“武林高手”,军中神枪手。真是惟大英雄能本色! 二 过关斩将 晋升“特等射手” 1962年初夏,当时海峡两岸关系十分紧张,时年17岁的褚半农应征入伍到了福建前线,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陆军31军中的一员。那个年代的步兵连训练战术是“一点两面三三制”,再辅之以利用地形和地物。军事技术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等“五大技术”,后来又增加了游泳,强调苦练“二百米内硬功夫”。对于一个步兵来说,射击是第一位,投弹是第二位的。我们面前如果有敌人过来,射击、投弹是最先要用到的军事技术。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实弹射击情况,每个新兵3发子弹,其实这是连长让大伙体验一下打枪的感觉而已。看来他很有射击天赋,上来的成绩是29环,属于优秀,初步显露了射击天分。接下来的第一练习训练,班长、连长教的不仅是怎样让子弹飞向靶子中心的技术,还教育战士们要带着敌情练射击。战场上,你不消灭敌人,他就要消灭你。这是训练的动力,于是他们每天顶着烈日苦练。正式实弹射击成绩一共打了多少环,他已记不清了,但当年的记录本他还保存着,上面记的是“优秀”两个字。到年底,他这位入伍才半年的新兵就被评上“五好战士”,其中一条成绩就是“军事训练优秀”。 紧接着是第二练习训练,每天的大事就是练臂力,除了枪管上挂砖头练瞄准这种笨办法外,还练单杠与举重,训练臂力和定力。刻苦的训练不仅再次换来优秀成绩,还为以后的训练奠定了基础。以后射击训练又从固定靶到移动靶,实弹射击也多起来了。而当上一名特等射手(即神枪手)是每个战士追求的最高目标。特等射手多少,又是衡量连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神枪手是一个一个练习用子弹打出来的,子弹飞向目标的难度自然也一个比一个大。那时,连队军事训练转为夜间,上级的意图是要训练成全师第一个“夜老虎连”,因此特等射手训练和实弹射击也全部在夜间,不仅难度更大,而且还需掌握特别窍门。一个个练习考下来,一直打到决定考试资格的深造练习时,全连只存下三十多人合格。正式考试那晚,射手四个一组,在连长统一口令下走向大尖山下的掩体。墨黑夜里,从半自动步枪枪管里射出的曳光弹,伴随着清脆枪声,不时划破夜空,飞向各自面前一盏豆粒大小且闪烁不定的小灯。不用报靶,成绩立竿见影,灯打灭了,就说明命中目标了。那时,他已调到六班,通过特等射手考核的就他和班长两人。这年,他除了再次拿到“五好战士”证书外,还拿到了“特等射手”证书,成了名副其实的神枪手,那时他入伍才两年多一点。 射击优秀,投弹有点困难。开始投弹时,他的成绩用部队的话说是“疵毛”,不及格。训练一段时间后,才好不容易飞到40米以上的优秀成绩。因适逢全军开展军事大比武,全连投弹成绩要争取提高到平均50米,而投弹能手的成绩要达到55米。又要继续努力了,况且那时他已当了班长,总不能落在后面吧。连队为了激励大家,印制一批印有大红“奖”字的汗衫,凡考核成绩达到投弹能手标准的,除发证书外,还奖励汗衫一件。他的投弹成绩也已上升到50米以上,心里也想拿件汗衫,但一直没能如愿。手中的手榴弹最远飞过54米多,以后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越过55米。特等射手虽然没能兼为投弹能手,但他也了无遗憾,毕竟连队里能投到50米以上的人不是很多,这是他用汗水换来的另一个好成绩。作为一个步兵,在最短时间里掌握了两项过硬而又最重要的军事技术,他已经很知足了。
上:褚半农军训获奖证书 下:褚半农在部队期间游泳 三 “夜老虎连”备战金门敌特 有了过硬的技术,还要到前线实战。他所在的部队是全国值班师,他们连又是军、师、团的值班连,前线一有情况,他们连最先出动,而后才是他们营、团。因此,他们连成为名副其实的前线尖刀连。连操场上常年停放着6辆军用卡车,4辆载人,另外2辆分别载弹药和干粮,一有情况,全连立即上车出发。平时常有紧急集合,除了熟练动作外,主要是为了要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训练随时都能拉得出、走得动、打得赢的战斗作风。这首先体现在军号声中。冲锋号让人勇气倍增,而紧急集合号令急促而紧张,让人不由得汗毛凛凛。这号声白天有,半夜三更有,甚至黎明之前也有,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突然响起。经常是正当大家在睡梦中时,四周号声骤然响起。号声就是命令,每个战士必须在短短的几分钟里,用最快的速度穿好衣裤,带好所有规定的装备出发。有时营、团首长还作“战斗动员”,大家纷纷表决心等等,像真要去打仗了一样。大家也搞不清这次是真有情况还是仅仅训练而已,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去分清“真假”,因为训练口号就是“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 因上级经常发来敌情通报,他们一年365天处于高度警惕的备战状态,连星期天也经常不能请假外出。那时,他被连长调去当通讯员。一天下午下着大雨,连长让他去接团长郭喜华,蹲点搞“夜老虎连”训练。晚上,团长为他们作训练动员。刚开了个头,在值班的另一个通讯员屠吕祥突然跑进来报告,要连长马上接电话。没过两三分钟,连长跑回来报告:师长命令我连立即出发,有战斗任务。团长的训练动员变成了战前动员,实际上他只讲了一两句话。当大家跑回宿舍各自准备时,外面摩托车、汽车声大作,一下子到了好多人,都是军、师、团三级配备到连队来的。他们有的向团长报告情况,有的给连长下达战斗任务。还有如步谈机手、火焰器喷射手、重机枪射手等也都分到班排,一副战前紧张、忙碌景象。他呢,和屠吕祥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背诵刚刚更换的战斗命令。那时脑子真管用,也可能是受打仗信息刺激,头脑里的记忆神经一下子绷紧,反正很快就背出了。大家上车后,连长传达了命令,团长、指导员都做了简短的动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考验他们的时刻到了。在待命的一忽儿时间里,全连干部战士在干什么?写决心书!那天他的日记是这样写的:“大家纷纷向党支部表决心。天黑,就一个人划火柴,一个人写决心书。” 到了目的地澳头,各班迅速进入各自阵地,当地民兵也编到了战斗小组里。前面就是大海,再过去就是金门岛。大海静悄悄的,金门岛黑乎乎的。战士们有的趴在战壕里,有的趴在地瓜地里,任凭蚊虫叮咬,不顾露水湿衣。大家面朝大海,紧盯前方,一夜没有合眼。天亮了战斗仍没打响。一会儿战报下来了:昨夜一股敌特在靠近厦门海面上被我海军抓获。原来没有到他们防区来。就此,为了防备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他们在那里连续守候了半个月。 当兵已过去50多年了,褚半农先生也从生气勃勃的小青年成了白发苍苍的长者。他说:近六年的前线部队生活,强健了他的体魄,锻炼了他的意志,考验了他的灵魂,让他获益终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