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满族崛起后统治全国的历史时期,在它的历史进程之中,必然有各族文化碰撞和融合的独特一面。自从"胡服骑射"和"开放唐装"之后,中国鲜有这种民族服侍的大交融时期。
满族因为是游牧民族,相比于内敛的汉族来说,他们的服侍特色更为粗犷。这种审美情趣表现在女子服侍——旗袍上时,就一改汉女子的儒雅矜持,而是宽身大袖,在清朝早期和汉族女子泾渭分明。而到了清朝中期,汉族女子和满族女子之间的服饰差别已经开始缩小;到了清朝晚期,无论满汉女子都喜欢穿着旗装和旗鞋,满汉之间的交融和促进了旗袍的改制。
虽然民间女子学习旗女子服侍成为一种风尚,但旗女子是绝对禁止学习汉族女子的服侍,从顺治年到嘉庆年间,曾经多次颁布禁令,明令扼制旗女子效仿汉族女子装束的风气。满清政府对服侍规范如此重视,因为他们很清楚衣冠之制关系重大,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盛或者衰亡,所以清朝皇室女子的服侍礼仪规范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明黄色彩云蝠团寿纹妆花缎女绵袍 清乾隆
无论是服侍、家具还是饰品的纹案,都是当代文化的一种体现。虽然形式上满族和汉族女子的服侍划清了界限,但是就服侍纹案上,依旧可以看到两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如今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清代女子服侍,每一个纹案都是一段故事,每一个图样都是一个期许。
多子多福,对生命延续的无限追求
明朝的纺织业和刺绣水平已经是巅峰时期,但是到了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很多手工业者流离失所,诸多顶级工匠遭到屠杀,许多工艺失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湖绿色缎绣八团花卉纹吉服袍 清晚期
手工业的低迷一直到了康熙朝才有所缓解,并且也在竭力继承明朝的优秀艺术文化。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图样,到了明朝时期,因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都可以看到这类吉祥寓意的纹样。到了清朝时期,人们对于吉祥如意的理想追求更甚,生活之中的每一件用品的纹样,必定有着吉祥的寓意。
在古人眼里,女子担负着传宗接代的重任,所以在已婚妇女的服侍或者婚嫁用品上,处处可见象征着多子多福的纹样。
绿色缎彩绣八团五福捧寿纹吉服袍 清乾隆
比如常见的以"谐音"来表达期许的纹饰,比如汉语之中的莲蓬、花生、桂圆、荔枝,合起来便是连生贵子的意思,通常这样的纹样上还会添加蝙蝠的意象,这就更有了"福气"的寓意。很多动植物、比如鱼、莲蓬和石榴都是"多子"的,常常被用作祈祷多子多福,也通常和天真可爱的童子图样组合在一起。
石青缎苏绣三蓝牡丹蝙蝠八团花海水对襟褂
这些图案都是人民通过对自然的日常观察总结出来的约定俗成的共识,代表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对生物的无限渴望和对家庭幸福美满的祝愿,通过服侍的方式体现出来,更加具有传播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龙凤吉祥,对皇权的至高尊崇
图腾崇拜是每一个民族文化之中必然经过的过程,龙这个形象很早就已经出现,并且作为我国远古氏族的图腾符号,而"凤"是人们想象之中能展翅飞翔,可以和神明交流的神鸟。龙凤图案作为中华民族最为典型的文化图腾,拥有着光辉悠久的历史。
品月色缎平金绣万字地三蓝八团云龙纹棉氅衣
龙是祥瑞和皇权的象征,最初,统治阶级对于龙图案的使用范围并没有特殊的规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壮大,社会观念进步,人们急需要一个显而易见的方式来区分等级,所以龙才成为了最高皇权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龙图样从宗教符号转化为政治符号之后,皇族将这种神物绘制在衣袍之上,并且将自己封为龙的化身,以达到震慑民众的目的。龙纹饰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经相当精美繁复,不仅仅对龙的形态上有严苛的规定,在龙的姿态上还封为升龙、蒋龙、坐龙等等。在清朝皇族的传统服饰之中,龙纹和十二纹章一般同时出现,彰显华贵和权力。
红色暗花绸地平金银绣女褂
凤凰是人们心中的祥瑞鸟,以凤凰为主的吉祥图案通常绘制在后宫嫔妃的服饰之上,到了明朝时期,皇后的凤冠制作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统治者对于凤凰图案的限制并没有龙纹苛刻,在民间,女子在出嫁时可以被允许佩戴一次凤冠。为了区分等级,皇后和嫔妃们所穿的服侍上会绣上龙凤的图案,头戴金凤冠。
自然之美,对颜色的最佳诠释
现对于明朝来说,清朝皇族在图样的颜色选择上更加丰富,虽然仍旧以金黄为尊,但也喜好使用"红、白、黑"等颜色。在女真人的传统服饰上,这些颜色都是常见的色彩,代表着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概括和崇拜。
大红缂丝八团鹤纹女吉服袍
如果说清朝服饰上的纹样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那么对于服侍颜色的把控更是“色必有意,意必传情"。很多人不知道,红色作为中国的代表色彩是在清朝形成的。这还要源于在乾隆时期,玫瑰紫色突然身心,导致这一色系都流行起来。特别是御前红人福康安喜好身着深绛色,更是让这一色系拥有了“福"的寓意,引起了官员百姓的追捧。
因为皇族对颜色的包容性很强,所以表现出来的纹样更加生动写实,富有生机。这种鲜明大胆的用色,在民国时期旗袍改良之时也多有体现,现在服装设计师们在使用“中国元素"设计之时,这些颜色对比鲜明的图案,也焕发出无尽的灵感光芒。
结语
服饰纹样之所以能够越过民族的界限,得到人们的欢迎,说明服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明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集合体。
中国的古典服饰文化,讲究的是“形"与“意"的结合。清朝的服饰纹样流传至今,我们依稀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发现这些这些古色古香的服侍图案。它们之所以能以这种形式流传许久,正是因为他们根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和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