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起初在宫里的地位是很低的,她被选入皇宫做女吏,一做就做了很多年,贾宝玉还小的时候她就已经走了,一直在宫里默默无闻了很多年。后来贾元春被封为贤德妃,贾家也迎来了一场浩大的省亲,很多人觉得元春此时的地位应该很高,是贾家的一个靠山。那么究竟元春加封之后在宫里的地位如何呢?下面说几件事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第一件事,元春被封妃一点预兆都没有,贾政被召进宫里,贾家所有人都心神不宁,惶惶不可终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告诉了赖大这个消息,贾家所有人才都放了心。这也可以看出,元春在宫里的人脉很窄,消息也很闭塞。这么大的事,她竟然一点都不知道,周围也没有人告诉她。贾家这样的一个家族还是一个名利场,皇宫里就更不例外了,贾府里谁都瞧不上赵姨娘,她自己也说,有好东西也到不了她这里,贾家很少有人愿意和她亲近,因为她地位低。那么从元春的人脉和信息的灵通性也大致可以判断,她在宫里地位不会很高。
第二件事,贾家知道她封妃以后,不确定她要不要回家省亲,贾琏送林黛玉回苏州回来以后就一直在忙这件事。书里有这样一段:
凤姐道:“可是别误了正事,才刚老爷叫你做什么?”贾琏道:“就为省亲。”凤姐忙问道:“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现今周贵人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非有八九分了?”
这段话给出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元春即将要省亲了,可是她家里还不知道这事到底准不准。第二,和她同样省亲的周贵人和吴贵妃家里都已经开始动工了,这两家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其实这段话根本不用多推敲就可以看出来,元春在宫里根本不行,最起码和她名分差不多的几个贵人都比她厉害,元春一直在尾随。
第三件事,元春回家省亲时毫无一点高兴的样子,她一直哭哭啼啼,说宫里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和家人见一面就如同生离死别一样。她回家看见家里的排场,一直说太奢华太张扬了,让家里以后不要这样。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元春在宫里过得不怎么样,她很谨慎,生怕家里这么高调会出点什么事,这也可以看出她在宫里应该不太受宠,很像尤氏把周姨娘和赵姨娘给王熙凤随礼的钱退给她们时,二人战战兢兢的样子。
第四件事,元春晋升,贾家不仅没有从她这里得到任何好处,还在她身上赔了很多钱。妃子晋升,皇帝一般也会稍带着赏一下她的家人,但是贾政只是领了一道旨,全家兴师动众去宫里谢了谢恩,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外人们都认为,贾家会得到很多封赏,可是贾家不但什么都没有,还因为盖省亲别墅把家底儿都掏空了。
乌进孝笑道:“那府里如今虽添了事,有去有来,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的!”贾珍听了,笑向贾蓉等道:“你们听,他这话可笑不可笑?”贾蓉等忙笑道:“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哪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她心里纵有这心,她也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哪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贾珍笑道:“所以他们庄家老实人,外明不知里暗的事。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这段话再明白不过了,元春加封只是一个面子工程,一点实质性的作用也没有。贾家没有从她这里得到任何好处,并不是她不想给家里好处,就是贾蓉说的,她是有这个心,可是她做不了皇帝的主,她不仅不能为家族带来利益,反倒让家里每年为她赔了很多钱。外明不知里暗的事,贾家早就看出来实际情况了,只是外人并不知道。
第五件事,就是宫里的太监对贾家的态度。贾家为省亲搞的青黄不接的时候,宫里的太监一直无休止的问贾家要钱,并且态度极其蛮横。贾琏说:“昨儿张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得慢些,他就不自在”。宫里的太监不会不知道贾家是皇亲国戚,这些太监们也是最能见风使舵的,他们会这样对待元春的娘家,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元春在宫里地位确实不行,不然他们也不敢这样勒索妃子的娘家人。
因此,虽然元春一直是贾家的一个骄傲,在外人看来,还是贾府的一个靠山。可是就是贾珍说的,黄柏木做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元春看似黄袍加身,风风光光,却在宫里没有一点地位,还连带着贾家赔尽了家底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