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亲手测绘了大量宫殿寺庙建筑图,而对于民居建筑,唯元明清一章中辟“住宅”一节,进行了简要的文字描述。日本伊东忠太亦著《中国建筑史》一卷,考察细致,资料宏富,然就内容而言,不如说名为《中国佛教建筑史》更为贴切。
诸如此类,前辈学者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考察,要么集中于亭台楼榭,要么止步于寺庙宫观。对散布于全国各地村落中的民居建筑,或一笔带过,或视而不见。如此大的存世体量,与如此小的研究篇幅,形成强烈反差。多年来,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团队一直致力于村落民居建筑文化的考察。考察组走遍4900多个传统村落,手绘数千张传统村落建筑图纸。在照相机几乎普及到每一个人手中的今天,这些带着农业时代温度的手绘图样,仍旧具有相机图片无法取代的魅力与价值。梁思成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来得及考察的村落民居建筑,我们今天把它细细地画出来了。
云南吊脚楼
黔阳古城龙标胜迹门
湖南邵阳新邵张氏宗祠
北方四合院
从湘中的府第式庄园、湘西与黔东南的苗侗干栏式吊脚楼,到福建的客家土楼;从黄山与婺源的徽派民居,到江浙的八卦村;从青藏高原的藏式建筑,到广东开平的碉楼……或连绵于滨河曲水之畔,或若隐若现于崇山峻岭之间。一座座古宅庭院,或如尊者端坐静处,尽显昔日望族的尊贵雍容;飞扬的檐角,有如女子曼舞云端,翩飞于长空苍穹,独具优雅飘逸的别样风致。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民居之外,祠堂宏阔,庙宇庄严。书院之中,浅吟低诵;戏台之上,舞曼歌轻。牌坊耸立村头,桥梁横跨水面。碉楼不语,堡垒犹存……一系列公共建筑,零星散落在村落之中,但并非可有可无。
板梁刘氏宗祠
村头的牌坊
湘西风雨桥
村落亭榭
这些古老的建筑,既是中华先民肉身栖居之所,子嗣繁衍传承之地,更是今天令我们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堪称为世界上文化内涵最丰富、形态形式最多样、规模空间最大最具活态的建筑博物馆。抚栏凭楼间,分明可以能触摸到祖先的智慧。与之对晤,犹可听见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历久不绝的吟唱。
湖南民居剖面图
湖南板梁村刘氏宗祠
湖南郴州板梁村商业街
湖南郴州板梁村
在田野中行走越多,就越有容易有新的发现。最近,拥有延续上千年智慧的古代“联排别墅”的代头村,又被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发现,且以迅猛之姿进入全社会关注的视野。民居以杉木为梁,以黄土砖为墙,以小青瓦为顶,配以木质菱格窗,冬暖夏凉,是典型的湘南民居。四周阡陌纵横,通向每一户人家。门前屋后,良田千倾,养育着世代生活于此的村民。村外,黄家山居左,凉亭山立右,如青龙白虎盘守两侧。北面不远,终年水雾弥漫的东江湖,静静环绕。
代头村俯瞰图
代头村的“联体别墅”
代头村单体建筑
在到处充斥着钢筋水泥建筑的当下,这些别具特色的村落民居建筑,既以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巧妙利用自然的生态智慧,让人领悟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也向世人展示着田园风光和怡人山水的诗意栖居生活,成为全中国人“乡愁”寄托之地。
透过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这些生动的村落建筑图纸,我们也许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到这一点。(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考察团队供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