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通讯员 胡敏
■今年是武汉“电视问政”节目的第5个年头,从2011年至今已举办了40场,累计50个主题
■5年来累计受理群众投诉7万余件,问责2735人,333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与组织处理,促进政府建章立制60项,先后有一百多位局级以上干部上台“应考”,其中市委常委就有十多人次
2015年武汉电视问政“期中考”7月6日至11日举行,围绕“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城市治理”,就“办理群众投诉如何及时到位”等主题,6个晚上连续6场直播,共有53名领导干部接受问政,总人数创历年以来电视问政之最。
与以往电视问政每年都有官员被问得尴尬流汗相比,今年接受问政的武汉官员大多不慌不忙、应对有方,但仍有不少单位获评满意度不高。
“长效机制”仍在纸上
暗访人员从武汉火车站出站,想打的去东湖梨园,“兔子”(拉客人)要价80元,最后讨价还价60元成交,而这段路程实际打表只需21元——这是2015年武汉电视问政“期中考”最后一场曝光的镜头。
2011年武汉电视问政也曾关注同一问题:暗访人员从武汉火车站打的,同样的路况和车程,去程时扮成外地人,被司机绕路花了33.6元,返程时正常打表16元,这两张放大的的士票被作为“特殊礼物”送给当时接受问政的洪山区区长,区长承诺要对武汉火车站花大力气进行整治。
4年过去,火车站前的“兔子”拉客、的士拒载、黑的载客依旧。
接受问政的几个区负责人都承认:“没管好,还是我们无能。没管好,还是我们的责任。”
他们当场表示要反思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否存在利益链,从政策和规律方面,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承诺1个月内,将比照国内类似窗口地区的最高管理水平,拿出综合整治方案,通过半年的整治,进一步改善火车站等窗口地带的面貌。
记者梳理发现,被问政者曾经做过整改承诺的老问题依旧:青山区的焦沙路等几条“问题路”多次上过电视问政,至今未能整改好;今年1月电视问政曝光的新洲一磷化公司数百万吨工业废料污染问题,半年过去了,污染不减反增……
一位每年都坚持收看电视问政的网友表示,问政不能年年都见老问题,否则就失去了问政的意义,老问题不断重复出现,说明部分个案经验尚未变成制度真正落地,“长效机制”仍在纸上。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叶青教授说:“整改一阵风,落实一场空,这种华而不实的作风不会让市民满意。”
问政现场满意度不高
今年是武汉“电视问政”节目的第5个年头,从2011年至今已举办了40场,累计50个主题。据武汉市纪委提供的数字:5年来累计受理群众投诉7万余件,问责2735人,333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与组织处理,促进政府建章立制60项,先后有一百多位局级以上干部上台“应考”,其中市委常委就有十多人次。
问政的50个主题中,政府部门责任难落实、管理不规范的占比最高,达到25%;其次是交通秩序和生态保护,均为17.5%;第三位是综合环境治理,占到15%。
与以往每年都有官员被问得尴尬流汗,以及先道歉后承诺马上解决相比,今年接受问政的武汉官员大多不慌,他们析原因、谈对策、讲难处、表决心,很少能被什么问题真正难住。对于被揭露的问题,也有少数官员给出了“历史遗留问题”或“原因很复杂”等解释,因此受到现场观众批评,认为他们以不变应万变,打“太极拳”。
今年首场电视问政结束后,观众对接受问政的各单位满意度进行测评,得分最低的获42.52%;第三场问政现场满意度测评,最低的仅30.10%。最后一场17家承诺单位只有两家满意度超过60%。每次测评的结果出现在屏幕上时,多位职能部门负责人脸色“难堪”。
据了解,今年电视问政满意度测评结果,将按武汉市治庸问责办确定的占比继续纳入承诺单位的年终考评总成绩。对此,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认为,分数不高,说明现在的工作还和市民的要求有差距。他表示,电视问政最重要的是唤醒领导干部的责任心,把市民的要求化作动力。对于问政曝光的有些问题,他认为应该正视问题,以敢于克难的精神对待问题,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
(本报武汉7月14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