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衡 (作者为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国际中心研究员)
2日,伊朗和国际六方就遏制伊朗核计划达成框架协议,伊朗同意收缩核活动,美欧同意在核查后解除制裁。这是双方迈向达成全面协议的重要一步,或将结束12年来西方国家边缘化伊朗的政策。
随着油气市场对伊核谈判达成协议的“担忧”逐渐加重,国际油价将进一步承压。伊朗拥有全球10%的原油储备和近20%的天然气储备,若国际社会取消对伊朗的制裁,伊朗的原油将流入市场,加剧原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如果从供需的角度看,短期内,国际原油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目前,原油日供应超出日需求大约150万桶。如果按照伊朗石油部长所言,一旦制裁取消,伊朗石油出口量将每天增加100万桶左右,这势必进一步打击目前在低位徘徊的油价。
话虽如此,但是,有几个短期或长期的因素值得注意。首先,波斯湾主要石油生产国同亚洲各国炼油厂都签有长期合约,在此情况下,如果伊朗增产,短期内影响可能不会太大。有分析人士指出:“没有了需求,你不可能一直生产下去,任何市场都有饱和的时候……即使伊朗削价卖油,能卖出的油量仍然有限。”此外,目前各国与伊朗的谈判仍在进行中,现在能达成的协议也只能是意向协议,具体的落实要等到今年6月份。而即使协议达成,在分阶段解除制裁后,伊朗估计最快也要到2016年下半年才能恢复原先的石油出口量。这期间,若发生地缘政治方面的变化,协议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尚不得而知。而对于伊朗本身而言,短期内想要提高原油的产量恐怕也非易事。牛津大学全球能源专家贾斯汀·达尔金认为,伊朗很多油田因为生产下降和缺乏投资而遭到损坏,其产量要达到制裁前的水平尚需时日。
其次,从长期来看,未来亚洲国家可能出现的需求上升也将对冲解除制裁后出现的油价进一步下跌。虽然从目前看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需求不足,但是中国也正在积极寻求各种途径转移国内过剩产能,提振需求。如果相关规划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势必撬动新一轮能源需求,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主要原油买家正是伊朗和伊拉克。更何况,中国仍然有巨大的原油储备需求。
解除对伊朗制裁,对各国而言也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亚洲国家将是主要受益国。目前,最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为争抢市场份额,已经相继开始削减油价,以更低廉的价格向亚洲出售原油。在伊朗被制裁阶段,其原有份额被其他中东国家瓜分,一旦伊朗重返市场,价格战将会愈演愈烈,将有更多亚洲国家向伊朗购油,届时,伊拉克将遭受打击。
对于美国来说,考虑到美国原油并不能出口,所以,解除对伊朗制裁对于布伦特原油价格的影响将大于对西德克萨斯中质油的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再次跌回周期性底部。
对于中国,从微观上来说,需要意识到,长期以来,正是由于伊朗长期遭受制裁,使西方石油公司放弃了这一市场,中国企业才得以填补伊朗的市场空白。伊朗被解除制裁后,中国在伊朗的能源企业将面临更多来自西方国家能源企业的竞争。所以这个被外界解读为对伊朗利好的消息中也有着潜在的对中国不利的因素。从宏观上看,中国需要对解除对伊朗制裁后的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有更清晰的认识,即油价将会短期下跌而长期仍将企稳并缓慢攀升。而在油价攀升的过程中,中国未来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对此,中国需要做好准备。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