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驻德黑兰记者 周戎(德黑兰4月3日专电)
在伊核框架协议最终签署后,伊朗首都德黑兰出现了彻夜狂欢的局面。在自由广场等标志性景点,人们燃放鞭炮,高声喝彩,表示庆贺。但截至3日下午记者发稿时,伊朗官方尚未正式表态。根据当地媒体报道,鲁哈尼总统将就此发表讲话。
伊核框架协议的最终签署,决定权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从最后公布的文件文本看,伊朗在伊核谈判中做出了较大让步,有些让步幅度之大远远超出人们事先的估计。但所有这些让步都是经过最高领袖默许的,如果没有最高领袖的“终审”,伊朗谈判代表团是绝无可能擅自做主的。
伊朗分析人士认为,伊核协议的签署对伊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伊朗司局级政府官员称:“谢天谢地,伊朗终于摆脱了国际孤立,终于有可能以正常国家的身份出现于国际社会,伊朗与美国中断36年的关系有了恢复的可能。”
伊朗外交部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 说,“这是伊朗在最近十年多来取得的最大外交成果,可能会开辟伊朗历史的新纪元”。
伊朗企业家纷纷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一些企业家称,制裁一旦取消,伊朗就有机会与外国大公司合作。伊朗贸工部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对于伊朗来说,解除制裁有着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一是伊朗可快速增产石油和增加出口,二是国际金融机构对伊朗解冻,使伊朗今后的融资能力迅速提高,伊朗经济会因此好转。今后,一旦外国资本涌入伊朗,伊朗民众的就业率就会上升,伊朗政府艰难的财政状况也会得到相应缓解,伊朗经济最艰难的时刻,会随着伊核框架协议的最终生效和制裁的逐步解除而结束。
也有一些分析家对今后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德黑兰大学教授马苏德称,伊核谈判还未最后见分晓,我们不知道今后3个月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伊朗高层对美国和西方的敌视政策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伊朗与美国能否改善关系,取决于今年6月30日最终版的伊朗核协议能否对制裁划上句号。
毋庸讳言,伊核框架协议是双赢的产物,但伊核谈判的成功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美伊关系的改善。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对也门发动的战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美国高层决策的非难都会对下一步伊核谈判形成掣肘;伊朗在中东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也会引起美国的警惕,对今后3个月的谈判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