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娱乐综艺圈最近“新闻”不断。一波节目集体改名--《我是歌手》改名《歌手》,《奔跑吧兄弟》更名《奔跑吧》,《了不起的挑战》取新名《我们的挑战》,似乎都在力求摆脱“外来创意”的影子。
改名字也好,修正内容也罢,这些节目都走到了不原创难以为继的境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表示,“中国电视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要来一场绚丽突围,下决心去解决电视节目本土创新的问题”。而真相是,国内的荧屏泛娱乐类综艺节目依靠引进模式这根“拐杖”行走太久,丢掉“拐杖”固然正当时,但长久以来的模式依赖症,已让自己上路显得步履艰难。
借鉴成“疯”,老牌娱乐综艺一季不如一季
不可否认,“现象级”娱乐综艺一度是引进版权的天下:《中国好声音》颠覆过选秀传统,让观众瞧见导师冲学员撒娇“选我,选我”;《我是歌手》打破过“王不见王”的铁律,从当季流行之外寻找实力唱将;《爸爸去哪儿》针对部分家庭“丧偶式教育”的现状,让父亲在家庭中的教育作用引发普遍讨论;《奔跑吧兄弟》则开启了明星甩开所谓“偶像”包袱的先例……
但几个赛季长跑后,原先的惊艳无不归于套路。“好声音”的话题中心永远是导师,观众记得住导师台词“你的梦想是什么”,却记不清每一季涌现了哪些学员;《我是歌手》一边走到了选人枯竭的边缘,一边陷入了“谁被力保”的传闻;《爸爸去哪儿》在转战网络前,已被诟病为明星父子、父女的圈钱运动;至于《奔跑吧兄弟》,游戏越来越闹腾,上一季闯入博物馆撕名牌,把释放天性变为撒野,这一季2月底刚录完首期就陷入“满地鸡毛破坏环境”的网络差评……与之相印证的是几档综艺在豆瓣网上一路走低的评分,《爸爸去哪儿》 从第一季的9.1、第二季7.8,一路落到第四季6.8;《奔跑吧兄弟》 真人秀则从第一季7.6掉到了第四季4.7。
为何观众满意度一季不如一季?冷淞说得透彻:“国内有数倍于甚至数百倍于海外的广阔市场,一个好模式被观众认可,立刻会有竞相模仿者层出不穷。”一个“爸爸”带热亲子综艺,一档 《花儿与少年》 开启了明星满世界旅游的序幕,“撕名牌”可以演化成压指板等各种游戏。有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泛娱乐类综艺节目,卫视周末晚间档共播出150档,较2015年增加21%;网络自制综艺一年推出111档,同样创新高。但正如冷淞所说:“超载的娱乐综艺,消耗的是许多电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原创思维、创新思维急剧退化,被观众抛弃理所当然。”
一旦养成低智化收视习惯,对荧屏生态危害更大
有专家注意到,早些年,国内娱乐综艺的模式引进渠道一半来自欧美,一半出自日韩。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当起了“韩国模式的搬运工”。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归纳了韩国综艺的最大特点:“偶像是韩综的主力军,参演人物在节目中按剧本都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情绪分工。”
国内制作公司购买韩国版权的同时,也照搬了他们的人员配置。于是,明星成为国内综艺最大的卖点,直到今天,想在演艺圈找到与综艺绝缘的明星,太难。
观众发现,太多明星往往才下甲家演唱台,转身便穿上乙家的游戏装,与刚出丙家演播厅的同行携手旅行。而“跑男”队伍里,谁是力量担当,谁走可爱路线,谁常是调侃取笑的对象,剧本怎么写,明星怎么演。“花少”旅行团里,谁是贴心大姐,谁是迷糊公主,谁专门让团队成员抚额犯难,多数情绪不过是提前写在了脚本中。
为何这些套路不会被看穿,或即便被揭穿,也照旧有人如痴如醉?冷淞提醒记者注意韩国综艺里盛行的“花字”。这种花样字体常常在节目中“插入”,用来升华、点题的有之,用来辅助提示人物内心戏或弦外音的有之,用来点破明星本人不可言说的暧昧传闻同样有之。“花字”刚随模式登上荧屏时,观众尚被逗乐过、感动过。“可它归根结底是一种杂志化的包装方式,是视觉把戏。它让人随便打开一帧画面就能看进去,淡化节目环境,更不强调事理、逻辑。”冷淞说,“最新统计,最多的综艺中,一分钟有26.9个‘花字’,观众一旦被不动脑、无养分的节目‘喂养’久了,他们不知不觉中会养成不求逻辑的低智化收视习惯。”
相关链接
那些深陷“套路”的娱乐综艺
音乐类
掘地三尺挖空人才
涉及明星:汪峰、周杰伦、那英、李玟、庾澄庆、林忆莲等
自2012年 《中国好声音》一炮走红,2013年一下冒出3档全新引进模式:《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此后几年,《蒙面歌王》《谁是大歌神》《看见你的声音》接连把韩国模式搬上荧屏。2016年,国内音乐类综艺超过40档。2017年,《谁是大歌神》《中国梦想秀》《歌声的翅膀》等都将陆续登场。
从2012年到2017年连续6年对中国乐坛掘地三尺,选手雷同、人才枯竭、选秀过后销声匿迹成为此类节目通病。
亲子类
从明星“拼娃”到生硬“凑对”
涉及明星:林志颖、刘烨、贾乃亮、张亮等
2013年10月,有卫视从韩国MBC综艺购买版权,制播《爸爸去哪儿》。明星十萌娃共度三天两夜的模式,不仅引发节目中相关景点的旅游热,还掀起一阵跟风“爸爸潮”,其中《爸爸回来了》也捧红了一批明星子女。《爸爸去哪儿4》转战网络后,董力与阿拉蕾的临时“父女档”因炒作未成年女孩与成年明星的感情,而在网上掀起层出不穷的口水仗。而其他卫视也以“素人”孩子为卖点,推出《爸爸在海外》《闪亮的爸爸2》《育儿大作战》等节目。
以成人思维去揣度孩子的行为,以成人审美去放大孩子的言辞,这些都大大伤害了未成年人成长。因此,亲子类综艺其实从未真正摆脱过质疑。明星游戏类
从抛掉偶像包袱到出丑抢镜
涉及明星:李晨、范冰冰、邓超、陈赫、郑恺、王祖蓝、鹿晗等
有卫视2013年引进韩国 SBS版权制播《奔跑吧兄弟》。当年,《奔跑吧兄弟》以撕名牌游戏拉开了明星满地打滚的荧屏新奇观,此后,《挑战者联盟》《极速挑战》等节目纷纷仿制,看明星抛弃偶像包袱甚至出丑俨然成为潮流。
当越来越多观众明白,一切都是剧本安排好的,还有多少人会为综艺节 目里演出来的“真情流露”动容?当越来越多明星投身视频直播间,出丑的底线只会越来越低。
明星旅游类
秀的是明星更是旅游景区
涉及明星:郑佩佩、许晴、刘涛、秦汉、曾江等
2014年,《花儿与少年》以及《花样爷爷》相继播出。之后的《咱们穿越吧》《一起出发》等无论名称、明星阵容如何改,这类节目万变不离其宗:秀明星更秀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