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四重奏”四位成员宁峰(左二),王小毛(左一)、郑闻晓(右二)和秦立巍(右一)。
(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供图)
■本报记者 周敏娴
相比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和精致的独奏,室内乐一直处于比较小众的地位,但室内乐其实是所有音乐合作形式的基础,“乐圣”贝多芬到了晚期也只写弦乐四重奏。著名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倾心室内乐,并将这种信仰传递给了他的儿子大卫·斯特恩,而后者在举办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时,特意增设了室内乐环节……乐界流传着这种说法:真正爱音乐的人都迷听室内乐。
“室内乐就像照片中的黑白照片,有着独特的色彩和味道,而其中细微变化,也需要观众用心静静地聆听。”这是华人音乐家宁峰在昨天下午接受采访时说的。本周五,宁峰作为第一小提琴,和其他三位音乐家——王小毛(小提琴)、郑闻晓(中提琴)和秦立巍(大提琴)组成的“龙四重奏”室内乐团,将在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为听众献上舒伯特最经典的二首室内乐作品——舒伯特《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
古典乐坛“明星组合”
“龙四重奏”创建于2012年,4位成员不是职业乐团首席,就是知名独奏家,堪称古典乐坛的“明星组合”。
宁峰是中国当代最炙手可热的小提琴家。他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以满分毕业,刷新该校近两百年校史。2005年,他获得迈克·希尔国际小提琴比赛头奖;2006年,更是一举捧得小提琴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及两个特殊单项奖。秦立巍作为环球音乐(中国)的专属艺术家和大提琴演奏家,艺术足迹遍及世界。他曾在“第11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上荣获银奖,《纽约时报》曾评价他的演奏拥有“柔美至极的音色、完美无瑕的音准和钢铁般的技巧”。小提琴家王小毛现任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首席。2008年,他成为门兴格拉德巴赫歌剧院乐团史上最年轻的首席。中提琴家郑闻晓是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中提琴首席,10岁即入选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音乐家优才计划”,在多项国际中提琴赛事中获胜。
说起“龙四重奏”组团的渊源,还要追溯到宁峰与秦立巍的相遇。在一系列音乐会合作演出后,原本就各自有三重奏组合的两人萌生出组建一组弦乐四重奏的念头,随后四个怀着对室内乐的共同热爱和执着理想的人就走到了一起。在组合创立之初,中国著名作曲家叶小钢先生特意为“龙四重奏”创作了《玛旁雍错》,那是一部展现中国西藏宗教和文化风貌的作品。秦立巍表示将来乐团会演奏更多中国原创作品:“‘龙四’不仅有责任把在国外频繁演绎的经典作品更多地带给中国观众,‘龙’的名字无形中也包含着把中国音乐推广到世界的责任。”
中国普及室内乐道阻且长
室内乐的丰富色彩变化无论对作曲者还是对演奏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听室内乐、交响乐和独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室内乐需要非常安静地聆听,才能捕捉其中微妙的色彩变化。秦立巍说,演奏室内乐的经历,让他在演绎协奏曲的时候学会了“打开耳朵”,“‘用耳朵去拉琴’的时候会对乐曲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会从独奏时那种‘其他乐器跟着我走’的感觉转变成‘我在和其他乐器对话’”。
著名大提琴家王健曾说,弦乐四重奏是“世界上最难的合奏”。宁峰解释,弦乐四重奏中最难的部分是音准,“不像钢琴十二平均律,弦乐用的是纯律,很难用标准去平衡,”宁峰说他总是告诉学生,“一辈子拿起琴要解决的第一件事是音准,而一辈子都解决不了的也是音准”。而秦立巍则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曾经这么形容音准对室内乐的重要性,“就好像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身上的感觉”。
室内乐在中国的普及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和中国孩子们所受的教育有关。秦立巍谈起自己在英国授课时遇到的一群学生,感慨良多。“当时我问孩子们将来的理想是什么?中国孩子都回答‘我要成为某某某(多为著名独奏家)’,而一个英国孩子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想成为乐队的一员’,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坐在乐队中可以感受到那种别处无法比拟的环绕立体声音效,这就是她的追求,”秦立巍说,很多孩子还不明白,理想不一定要多伟大、多高尚,他们可以是多元的,不是只有成为独奏家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