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西藏面具呈现出多姿多彩、形式各异的特点。
图为梵文贝叶经《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
图为金刚亥母鎏金铜像。
图为银质胫骨号。
(本版图片均由展览方提供)
布达拉宫的奇珍异宝、雪域高原流传千年的民间手工技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边缘神秘部落的画作……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再次成为艺术珍品亮相的平台。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11个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展览项目登陆上海。
其中,来自西藏的一系列具有民族风情的展品很是吸引眼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西藏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开阔的胸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西藏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带来了最具特色的艺术珍品,这一件件精美的智慧遗产,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传承了人类优秀的文明。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西藏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89个,自治区级项目有323个。藏族唐卡、藏文书法、藏香、藏医药、藏族织染绣品、藏族金属锻造、藏纸制作、藏族编织、藏族皮具、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西藏文物珍品展”等令人眼界大开。
藏纸:承载藏族千年的历史记忆
有一种说法:“西藏的历史是记载在藏纸上的。”布达拉宫、大昭寺、萨迦寺等处收藏的各类经典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风雨而保存完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所用纸张是藏纸。千百年来,它默默地记录着西藏的历史,见证了西藏的文明进程。
藏纸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据《中华造纸2000年》记载:“吐蕃650年开始生产纸张”。藏族人民在学习、借鉴周边民族造纸技艺的基础上,就地取材,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区别于其他纸张,藏纸不仅防虫蛀、防潮、储存时间长,还具有质地柔软、不易渗墨、保护视力、易回收再造等特点。
这得益于其所使用的一种原材料——狼毒草,它略带毒性,很难再生,再生周期大概在5至10年,且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无法进行人工培植。而藏纸制作工艺是一门相当考究的艺术,需历经采剥、晒干、磨平、水煮、敲打、催熟、过滤、打磨等11道工序,全过程几乎是纯手工,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准确无误才能做出精美的藏纸。如今,能够熟练掌握全套技艺的人并不多。
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同样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技艺的传承全凭世代的艺人口口相传,并无文字记载。在雪域高原独有的自然环境气候,藏传颜料有着千年不变的性能,它以产于雪域的天然矿物、植物为主要生产原料,既可绘画,也可入药治病,被称为“藏药”、“藏颜”。这些矿石和动植物颜料的炮制和提取,手续繁杂、程序较多,但也造就了以壁画、唐卡为主的西藏绘画艺术,使它的色泽艳丽鲜亮,经久不衰。
面具:绽放在高原的艺术表情
面具,藏语称之为“巴”。在西藏,不管是宗教仪式、传统戏剧还是民间歌舞,都少不了“巴”,面具文化是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最新考古证实:藏族面具的起源时间应为新石器时代后期,拉萨曲贡遗址中出土的“鸟头陶塑”和“陶塑猴面具贴饰”便是见证。由于地域及用途的不同,西藏面具呈现出多姿多彩、形式各异的特点。西藏面具大致分为羌姆面具、藏戏面具和悬挂面具三类,制作材料有金质、皮质、祭品、木质、纸质、泥质、贴布脱胎等。面具制作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以布制面具制作为例,大概需要十多天的时间,要先用红泥做模子,晾干后用棉布和藏纸粘贴,再晾干后取出泥胎,然后绘制颜色,最后晾干完成。在制作时,手工艺人不仅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耐心,还要在装饰物上下足功夫,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服饰:生活里的别样西藏风情
去过西藏的人,都忍不住惊叹藏族服饰的美,这归功于当地高超的手工编织技艺和金属锻造技艺。一匹氆氇的诞生,历时需一年之久,无数道工序贯穿期间,堪称藏族手工编织技艺的集大成者。这种用来制作服装与鞋帽的纺织品以质地坚韧、经久耐用著称,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和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也是地处雪域高原,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藏族人民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任何地方的一种奇特的手工纯羊毛纺织品。
氆氇是藏族最为典型的针织品,用绵羊毛纺成的线织成,大多为一尺多宽的卷子,像布卷,只是短许多,厚重许多。颜色大多为灰白色,也有条纹氆氇、暗红氆氇和黑色氆氇。最上乘的氆氇为黑色,质地薄软、轻便,但价格昂贵,绝大多数被加工成了寺庙僧人的礼服,重大场合时才能被穿用。普通氆氇大多被加工成了藏袍、藏被、藏垫,或是藏式房屋内的装饰物。而条纹状的氆氇则成了许多藏族礼袍领边、袖口的最佳装点料。
早在1300多年前,西藏的文献里就已经出现了氆氇,文成公主进藏前后,西藏的氆氇类织品已经非常普遍,而到了元朝,氆氇已经能够作为贡品传入内地。一匹氆氇的织成,需要经过许多道工序。剪羊毛的藏族妇女,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与摄影作品之中,而这仅仅是氆氇最开始的一道基本工序,接下来还有洗羊毛、弹梳羊毛、捻线、染色、织造、整理等,全程纯手工。而西藏的金属锻造技艺可追溯至二、三千年前,它以金、银、铜、铁等金属为原料,辅以木料、动物皮毛等,创作出的饰品具有独特的美感。
堆谐:由六弦琴乐器伴奏的舞蹈
藏族人民热爱舞蹈,一顿足、一踏步、一摆臂,无不是舞蹈。其中又以堆谐为最,这种最早的由六弦琴乐器伴奏的舞蹈以着重脚下节奏变化、热情欢快著称。堆谐从字面上来讲,是指西藏西部地区的民间圈舞。在藏语中,“堆”为“高地”之意,主要指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仁、定日、拉孜、萨迦及阿里一带,“谐”则是歌曲的意思,而舞蹈往往与歌曲结合在一起,因此,上述地区的农村歌舞就叫做堆谐。
这种发源于劳动时的歌舞,先是从阿里地区传到当时的日喀则。此时,经过艺人的加工提炼,逐渐演变为脚下打点的踢踏舞形式,堆谐最基本的舞蹈形式开始固定下来,这也是堆谐被称为“踢踏舞”的来历。
17世纪,堆谐刚刚进入拉萨城,被排在正规藏戏的间隙里上演。主要因为这时候的堆谐,还没有形成很严格的流程,大家身着便装,手拉着手,就可以开始跳,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脚步的节奏。“踢、踏、踢、踏、踢踢踏”节奏感鲜明的堆谐在雪顿节上格外引人注意,其热情洋溢的节奏正好符合了节日气氛。或许是藏戏团艺人的互相传播,或许是民间的主动交往,从此之后,堆谐正式进入拉萨,并且逐渐在整个西藏流传。2008年,堆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本次展览上,日喀则地区拉孜县的堆谐传承队将现场表演。
文物:见证汉藏深厚历史渊源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展览是集结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三家重量级文博单位120余件藏品的“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此次亮相的展品大多是首次出藏展出,时代跨度上迄北魏、下至新中国。这些历史遗珍糅合鲜明的汉藏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关怀之情,见证了汉藏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王朝联姻,开启了和同为一家的历史渊源。唐贞观十四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赴唐王朝求亲,《步辇图》描绘了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联姻加强了汉藏民族间的交流团结,促进了藏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本次展览展出了一尊合金铜松赞干布像,该雕塑高46厘米、底径30.5厘米,其刻画的松赞干布头顶缠绕布巾,眼神平和,面施金粉,通身着藏装,双辫耷拉于胸前,跏趺状坐于宝座之上。这尊合金铜像工艺十分精细,是吐蕃雕塑艺术的代表作。
据史料记载,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融,历代中央政府频繁敕封西藏地方政教上层人物,并颁赐精美的艺术品。比如,本次展出的布达拉宫珍藏的《鎏金铜八瓣莲花内密集金刚坛城》,就是明代永乐宫廷赠予西藏的。它高58厘米、底径16.5厘米,密集金刚置于莲花中间的中央莲台之上,手持骷髅碗和钺刀。每瓣莲花内侧安置眷属尊,上下排列,手中持乐器和供养物等,以舞蹈姿势站立。莲瓣可自由开启,上方有装饰水瓶的伞盖形扣件,闭合时状如花蕾。莲茎两侧有度母和金刚萨埵像,莲茎下方左右各有一龙王。“坛城”,意译为“中围”,原是印度教中为修行所需要而建立的一个小土台。这尊坛城的八瓣莲内中央莲台上刻有“大明永乐年施”铭文,可以确定是明代宫廷里汉藏艺术交融的作品。
相关链接 本届艺术节展览项目推荐
【青年·境界】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美术家作品展
时间:10月22日——11月10日
地点:东外滩艺术空间
看点: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具有开创性地推出了“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挑选出各个艺术门类有出色才能和较大潜力的青年文艺家,他们代表着上海文学艺术界的新生力量。其中,水墨画家毛冬华、庞飞,油画家张晨初、杜海军,青年版画家廖扬作为美术界青年文艺家入选。本次邀请展是5位美术家获选后的首次美术作品联展。
亦师亦友——第五届海上画家联展
时间:10月29日——11月2日
地点:上海图书馆
看点:近年来,一大批在海外获得殊荣或学成归来的画家活跃在上海的文化舞台上,他们既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又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艺术风格和价值取向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本次展览邀请了陈逸鸣、王劼音、魏景山、邱瑞敏、夏葆元、汤沐黎等50余位画家参展,以美术史的眼光和立意来打量和梳理出一条现当代海派油画主线。
印度美术作品展
时间:11月6日——2016年2月21日
地点:中华艺术宫
看点:该展是印度现当代艺术作品在中国的一次集中呈现,展出了近200位艺术家的约500件作品,既包含了写生、油画、拼贴、数码作品和摄影等平面作品,也包括雕塑、装置、视频、电影、声音和混合媒体作品等。
印象刀郎——新疆麦盖提刀郎微画展
时间:11月7日——11月12日
地点:海上艺术馆
看点: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边缘的新疆喀什麦盖提县,生活着一个神秘的部落。这里的人们保持着独特的衣着、风俗、歌舞和生活习惯,被称为刀郎人。该展通过数十幅农民画呈现刀郎人的日常生活。第十九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时间:11月12日—11月15日
地点:上海世贸商城
看点:整个展会面积达24000平方米,内共设不同规格的展位175个,有数千件国画、油画、雕塑、版画、影像、装置、陶瓷等各类艺术品参与交易。
2015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时间:11月17日—11月22日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
看点:一个充满朝气的展览,青睐美院背景下的青年新锐。
文汇报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