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为母子鸡。上世纪60年代设计的玩具母子鸡,巧妙将母鸡生蛋拟人化,母鸡推婴儿车来体现“母爱”主题。玩具上好发条后,母鸡一边推着载有小鸡的母婴车向前移动,一边下着蛋,同时还发出“咯咯哒”的叫声。
图②为东方红拖拉机。上世纪60、70年代设计的铁皮玩具,有不少以国内工业发展最新成就为主题,东方红拖拉机、上海牌轿车等玩具兼具趣味性、教育性,也成为时代变迁的记录和见证。
图③为铁皮青蛙。上发条的铁皮青蛙已经成为铁皮玩具的代名词。
图/叶辰亮
本报记者 黄启哲 实习生 李易
每个“70后”“80后”都有一个时光宝盒,那里装着童年最珍贵的“宝贝”,从烟牌到连环画,从玻璃弹珠到沙包,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恐怕要数铁皮玩具——拧紧发条就能蹦跳一阵的青蛙,各种型号款式的飞机轿车模型……它们远比不上如今电子玩具的复杂精美,却能让那时候的孩子把玩一个下午。有人说:“小时候盼着长大,时间过得很慢,结果一天醒来,你发现自己已经老了,童年一去不复还,就只剩下一个小小的生了锈的铁皮盒子。”随着岁月流逝,这些铁皮玩具生锈褪色,随“宝盒”一起,封存在记忆的角落。
一家金属玩具博物馆日前在沪上虹口区开馆,展示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国内外的3000件金属玩具,让“70后”“80后”穿越回童年时代,找回这段封存已久的记忆。
玩具刻录国家工业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
走进金属玩具博物馆,一个奶粉罐大小的水压机玩具被置于第一排展柜首要位置。这个上世纪60年代设计生产的“电动万吨水压机”铁皮模型玩具,如今在国内完成保存下来的不过十几台,被讲解员称之为“镇馆之宝”。
据它的设计师康元玩具厂老员工倪巡介绍,这款别具一格的玩具设计源自他一次参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经历。我国自主研发的1.2万吨水压机让他深感震撼。如何在玩具设计中融入现实教育意义,让小朋友在把玩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为此,他耗时半年进行研究设计,既保留高压水箱、横梁立柱等基本元素,等比例缩小,还原机器真实外观,同时又简化真实机器运作过程,增加玩具的趣味性,只表现水压机上下运动时,其指示灯发出红光,底座上的仪表盘则变化显示“6000吨”“12000吨”。玩具批量生产后,一度成为全国小学、幼儿园的重点教具。
像这样兼具趣味性、教育性,并记录国家发展变迁的玩具还有很多。1960年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涌现出容国团、庄则栋、林惠卿等一批世界冠军。冠军乘车游行的画面给予设计师王尚达灵感,“电动冠军车”应运而生:敞篷车上,手捧鲜花和奖杯的冠军运动员在停车时会自动转身,好像面对四周夹道欢迎的群众致意。这款充满时代气息和趣味性的玩具在当时十分畅销。
铁皮玩具也是工业设计水平发展的缩影。而上海生产设计的玩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根据曾在上海玩具厂工作的老员工介绍,早在上世纪30年代,实业家项康沅意识到玩具工业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在康元制罐厂的基础上成立玩具部,锁定彼时最流行的金属玩具这一领域,开创中国玩具工业先河。其生产的铁皮青蛙、发条小鸡等铁皮玩具一经上市,由于价格低廉,趣味性强,受到小朋友的欢迎,风靡一时。由于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上世纪60年代生产的玩具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鼎盛的时期,上海的玩具厂多达40余家。从毛绒玩具到木制玩具,再到铁皮玩具,各有专攻,以小熊拍照、声控爬娃等为代表的玩具更是远销海外。
小玩具大智慧,用纸鼓模拟母鸡下蛋的“咯咯哒”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金属玩具,虽然没有电子元件,其制作工艺却十分复杂。老师傅说,从设计到开模制作,再到批量生产,这个周期最快也要经历一年的时间。没有市场调研和大数据的年代,就要依靠玩具设计师对小朋友需求的精准把握。倪巡是第二代玩具设计师,说起自己的前辈和同僚,总是充满敬意。他说:“从上世纪30年代起,上海生产的玩具之所以能够受到小朋友的欢迎,不少种类甚至畅销数十年不衰,和设计师深入生活,与小朋友玩在一起,充分以孩子的趣味为设计宗旨是分不开的。”
上世纪60年代,幼儿园饲养鸡、鸭、兔子等动物供小朋友观察。玩具设计师袁文蔚看到母鸡生蛋后孩子们的兴奋神情,决心以此为题材设计玩具。他巧妙使用拟人化手段以母鸡推婴儿车来体现“母爱”主题。玩具“母子鸡”上好发条后,母鸡一边推着载有小鸡的母婴车向前移动,一边下着蛋,同时还发出“咯咯哒”的叫声。
形象有了,如何表现母鸡叫声成了难题。当年没有电子发声装置,袁文蔚想要利用纸鼓摩擦来模拟声音。“拆开一看,其发声装置不过是一件简单的纸鼓,可其运作机制却是玩具设计师无数次的反复试验才摸索到的。”倪巡回忆,袁文蔚为找到最形象的声音和节奏,反复测试纸张厚薄、摩擦频率和振幅,“虽然是依靠机械实现发声,却远比今天的电子玩具声音来得更加惟妙惟肖。”也正因这款玩具集形象、动作、声音为一体,既有拟人的想象,也有逼真的模仿,让这款玩具在1960年代生产问世后成为铁皮玩具的经典之作。
老师傅的匠心不止体现在机械设计中,造型设计也自有一套。负责娃娃造型的设计师手里通常有一本影集簿,用来收集报刊杂志看到的小朋友图片。有些师傅,就连生活中看到亲朋好友家长相可爱的小孩,也会索要一张相片。天长日久,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娃娃形象,从而能在玩具设计中得心应手,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重回视野,承载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时代变迁,随着更轻更安全的锌合金和塑料等材质的出现,铁皮玩具的黄金时代也已落幕。倪巡介绍,“由于铁皮玩具的造型上有很多无法避免的快口,容易对小孩造成皮肤伤害,也不符合国家制定的玩具安全标准,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市场的自然选择。”
上世纪80年代,海外动漫进入中国,丰富孩子童年的同时,也让没有动漫形象和故事背景的普通玩具逐渐没落。“即使拥有更为精致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没有固定的卡通形象,缺少整体营销和包装,就很难对抗资本运作的力量。”
然而近些年,铁皮玩具又重回人们的视线,只是它们不再是孩子的玩具,而是成为一种收藏。基于此,老玩具人也萌生了建立金属玩具博物馆的想法,一位玩具厂老员工感慨,“铁皮玩具作为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是玩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收集和记录,也介绍现在的孩子去认知。博物馆开馆后,迎来不少“70后”“80后”的大观众带着孩子来参观,看到自己童年时代的玩具,他们的兴奋程度远超孩子。“展柜里的小熊拍照、小鸡啄米等玩具,几乎是那个时代幼儿园的‘标准配置’,是我们小时候的心头好。”尽管展柜里的铁皮玩具都是静态展示,可是说起玩具的玩法,不少成年观众都会变得滔滔不绝。
小时候父母都是工薪阶级,收入不高,不少玩具对于“70后”任浩来说都是“奢侈品”。上世纪80年代流行“变形金刚”玩具,但是高昂的价格把小朋友拦在门外,“我还记得一件擎天柱玩具的价格是95元,这几乎是我父母一个月的工资。”童年的遗憾,在长大成人有了经济能力后,演变成一种收藏情结。从四处搜寻二手的“变形金刚”,结交玩具同好,到后来在朋友的带动下,任浩成了上海市收藏协会玩具收藏沙龙的会员,一头栽进怀旧玩具的“收藏坑”,十几年下来,任浩收藏的玩具已有近千件。他说,“对于我们来说,铁皮玩具代表的更多是一种记忆和情结。”尽管这些金属玩具、模型相比于后来的电子玩具来得简单甚至粗糙,然而却因承载了那个时代孩子们无数的回忆和梦想,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黄启哲
收藏家马未都曾把一把椅子放进博物馆,很多人问这椅子值多少钱,他没回答。一天马未都的儿子来博物馆看到椅子,说那是他小时候趴在上面做作业用的。马未都说,值钱的是物件让你记起的事儿。同样,真正让人感怀的不是玩具,而是由玩具带出的回忆。在金属玩具博物馆,一件件带有时代印记的玩具看下来,忍不住想,那些和小伙伴比赛谁的铁皮青蛙跳得远、跳得久的少年们如今何在?记忆让冰冷的铁皮玩具有了温度。
在很多以20世纪少年为主角的漫画故事里,时常会出现给未来写封信的情节。其中令人深刻的是某个故事里,一批不惑之年的上班族,因为儿时的信而重聚,看似苍老的他们在见面的一刻,眼中又闪现出儿时的光亮。有人说,那些长大成人后觉得再寻常不过的琐碎,都是童年世界里天大的事:攒下零花钱买“干脆面”只为了集齐里面的卡通贴纸,钻进巷弄、农田里的“秘密基地”集结一伙玩伴憧憬未来,在草垛上集体摆出奥特曼的姿势为“世界和平”操碎了心……只要是少年心不死,不管在现实世界摸爬滚打多少年,我们还愿意相信少年时代的英雄梦。
每个摆弄着金属玩具长大的“70后”“80后”,与其说是成年人的“怀旧”,与其说是“圆梦”,不如说是找回美好童年时光的见证,是通向心底最纯真最柔软部分的钥匙,是年少时对于这个世界认知与感受的隐喻。再次重温,再次拥有的过程,都让人在现实世界的磨砺中不觉太过沉重。
如今,20世纪早已翻篇,那些抱着洋娃娃、拧着铁皮玩具发条的姑娘与少年,如今都已长大成人,西装革履,提着公文包,行色匆匆在高楼大厦间穿梭奔忙。玩具收藏爱好者任浩自嘲,比起3岁的女儿,自己小时候实在是“太傻”,为了一个简单的“变形金刚”玩具模型魂牵梦绕数十年。如今女儿坐拥两大筐玩具,摆弄不过十分钟,就转而看动画片去了,留下一地狼藉。
的确,当虚拟游戏和影像取代实体玩具,“90后”的少年情结变成动漫角色机器猫、美少女战士和樱桃小丸子,变成电脑游戏《仙剑奇侠传》《红色警戒》和《魔兽世界》。可以想见,如今抱着手机、平板电脑长大的“00后”“10后”也将在其中留下自己的童年记忆。只是我们无从知晓,与铁皮玩具相比,21世纪少年们从屏幕中所能获取的快乐是增是减,于他们的成长而言又是否是一种幸运。
那些如今走进博物馆的玩具,最终将被遗忘在玩具的升级进化里,那些它们曾经带给过人们的快乐,说着说着也将不再提起。但是它们见证过孩子最纯真笑脸,甚至承载过少年成长的梦想,就足够幸运。
成为经典的铁皮玩具
万吨水压机模型:童趣视角下的工业骄傲
玩具万吨水压机模型,以1960年代初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万吨水压机为原型。因当时水压机图纸涉及工业机密,玩具设计师不能拿来参考。所以设计师只能凭现场摄影和实地考察的经验制作模型,从设计到成型历经半年时间。
玩具设计非常精致,顶端一个大水箱,中间2个横梁、4个立柱。玩具内部则是由设计师自己设计的,站在儿童的角度解释万吨水压机的工作原理,利用底部仪表的数字显示功能,告诉小朋友现实中水压机的压力可高达1.2万吨。
这款模型玩具产量数以万计,并有一部分出口到海外。万吨水压机模型玩具是我国当时工业发展水平的缩影。
铁皮青蛙:一跳跳了80年
绿色的铁皮青蛙,拧紧发条后能蹦跶好长时间。虽没有其他技术高超的动作,但色彩鲜艳、形态娇小的它可是几代人童年美好的回忆,这只会跳的小青蛙在当时价格非常便宜,买的人很多。即便在现在,铁皮青蛙的依旧活跃,购物网站上,售价不过几元钱,多的商家一天就能卖出去十几只。
铁皮青蛙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三十年代,到如今蹦蹦跳跳有80个年头,就连现在的“90后”也对这款玩具有印象。
如今,铁皮青蛙几乎成为铁皮玩具的代名词。
小熊拍照:1960年代的金属“萌物”
小熊拍照堪称中国最有特色的铁皮玩具之一,在当时十分畅销,每月生产近300只。因价格比较贵,当时售卖17元左右,几乎是普通人半个月的工资,所以许多“70后”、“80后”小时候只能在幼儿园过把瘾。
用现在的话说,小熊“萌萌哒”,身穿绅士格子衫,形象非常可爱。上紧发条,小熊靠着底部的轮子行动,拿着相机认真“取景”,走上几圈后,手中的相机会被抬高做出拍照状,同时闪光灯忽闪忽闪的,形象十分逼真。
小熊照相玩具曾多次更改动物形象,将小熊形象换成女孩、男孩,但销量却因此下降,直到1975年恢复小熊形象,销量才逐渐回升。
铁皮玩具的工艺技术要求很高,小熊拍照的制作工序也比较复杂,它是集机械、电动、搪塑、印铁于一体的智力玩具。国外市场需求大,出口数量可观。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