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宁
7月27日,著名捷克钢琴大师伊凡·莫拉维茨去世,享年85岁。他一生为人低调,名气虽不及鲁宾斯坦、霍洛维兹等大腕,但其演奏技艺和音乐才华却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莫拉维茨被认为是20世纪诠释肖邦作品最出色的钢琴家之一;他的录音大多只在小公司发行,但留下的每一张CD都“如明代的瓷器一般珍贵、闪亮”。
昨天晚上,一个微信群里有人转发了《留声机》杂志对大师去世的报道,我几乎无法相信(艺术家去世的讹传经常发生)。在上网核实之后,我陷入了震惊和无比悲伤。因为此前也未曾出现过他要退出琴坛、不再上课的消息,以至于我和朋友们都还怀着“痴心妄想”盼着老爷子哪天能来中国开一场音乐会。
如此想来,2013年在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公告栏看到却没能去旁听的那节大师课,是我错失的此生当面聆听一次大师演奏的机会。抱着无限遗憾,昨夜我把多年来搜集到大师的CD一张张翻出来听,直到凌晨一点。这不是一个钢琴明星,即便在德国也不能算大红大紫的人物,但是在中国有无数像我一样的默默崇拜着他的乐迷。
飞利浦唱片公司1998年出版《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曾轰动一时,这套录音共包括100卷200张CD、共74位钢琴家的代表性录音。由于这套巨制横跨整个录音史,录音版权也涉及到大部分著名唱片公司,至今仍是一套“里程碑之作”。在众多钢琴家中,伊凡·莫拉维茨的名字不甚起眼。当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乐迷也未必都聆听过这位“不知名”的钢琴家。但就是这仅有的两张录音,让有欣赏经验的人立刻感到如获至宝,如唱片内页中介绍所言,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肖邦演奏者之一。莫拉维茨1930年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从小就对歌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是一个业余的钢琴家和歌唱家,莫拉维茨因此受到了很深的影响,他一直很喜欢歌唱艺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的演奏如歌般优美。1957年,37岁的意大利著名钢琴家米凯兰杰利在布拉格听到了莫拉维茨的演奏,非常欣赏,立刻邀请他参加在意大利城市阿雷佐举办的夏季大师班,这一年左右的学习对莫拉维茨的演奏有着很大的帮助。众所周知,米凯兰杰利的完美主义风格和精制优美的音色是其最大的特点,从现在莫拉维茨的录音来看,他确实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
1964年,著名指挥家乔治·塞尔邀请他与其麾下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一同演出,就此展开了国际舞台生涯。
莫拉维茨的钢琴演奏风格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高度的理性控制与情感抒发的平衡,细节丰富层次分明,精简的曲目范围,手指精准的技巧但从不炫技,以及他最为标志性的优美音色。从现存的现场录音听来,莫拉维茨的演奏质量绝不亚于录音室,甚至更好。理性的控制不代表他的演奏是冷冰冰的,与之相反,在那些最优美的片段里你会听到莫拉维茨极为动人的抒情表达。这是一种独具天赋的乐感和高度自我控制力的结合,极为难得。聆听他的录音最好独自一人,平心静气,带上耳机,这样你会听到很多其他大师所没能表达出来的丰富细节。
用很多发烧友的话来说,只要莫拉维茨录过的曲目,都可以作为“决定版”来欣赏,即便有些大师在部分曲目上的个性表达可能更为优秀,但莫拉维茨的所有录音可谓精品中的精品。
《纽约时报》乐评家哈罗尔德·勋伯格在聆听过莫拉维茨独奏会之后写道:“莫拉维茨使用一种出奇的温暖音色,永远把持着如歌的旋律线,而演奏中也维持着严整的结构性。这是一场引人入胜的独奏会,演奏者非常具有自己的主见,充满张力、诗意与精致的音色。这在满街机关枪式钢琴家的现代,真是件难能可贵的事。”这段话是对莫拉维茨的高度评价,20世纪早期所谓钢琴的“黄金时代”已过,我们现在还能从莫拉维茨的演奏中听到些许媲美那个年代的声音,是十分幸运的。
(作者系留德青年钢琴家、乐评人)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