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一琼
前昨两天召开的市委全会透露的上海“民生半年报”十分抢眼:旧改半年完成任务过半;最低工资等一系列“民生标准”得以提高;养老服务供给链不断完善……
对老百姓而言,一串串专业的数字抵不过菜篮子里实实在在的分量,抵不过头上遮风挡雨的一片瓦,更抵不过弄堂口百业畅旺的风景。反映在此次“民生半年报”里,枯燥数据被基层的落实度、工作的完成量和诸多创新探索所取代。
民之生计,最好的评价还在于百姓心里的那杆秤。将百姓的“获得感”放诸一切之上,这样的主基调,将在上海各项民生工作中一直延续。
构筑三房联动、梯次供应的保障体系
今年,本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目标为:全年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11.5万套,基本建成10万套。1月至6月,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合计新开工建设约8.58万套、640万平方米(其中旧住房综合改造约3.56万套、200万平方米),占年度目标套数的74.6%;合计基本建成约5.2万套、405万平方米(其中旧住房综合改造约0.45万套、26万平方米),占年度目标套数的52%。
此外,今年新增申请受理廉租住房家庭近3600户,新增廉租租金配租签约家庭近3200户。截至6月底,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含单位租赁房)合计供应房源约7万套,已签约出租约5.72万套(出租率约82%)。
截至目前,第五批3万余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的审核工作已接近尾声,预计全市面上8月底基本完成审核工作,初步安排自三季度末起各区县依次启动摇号选房工作。
各区县也积极构筑“廉租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公租房”三房联动、梯次供应的住房保障体系,聚焦区域阶段性住房困难群体,落实政策,应保尽保。
静安区委牵头设立了三个基层工作组,调集全区精干力量,深入一线,倾听民意,破解难题。征收地块生效纪录不断刷新,如80街坊两天生效并于两天内实现签约比例95%。静安区同时聚焦160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实施上下表里全项目修缮。2013年以来已完成30万平方米,今年推开22万平方米,并发动居民一起参与施工监督,该项实事荣获国家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同步推进旧小区电力设施表改造和更新,在修缮后的小区内建立直管公房管理标准。
静安区也在全市率先组建三级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联席会议,集中整治和零星拔点结合,推进居住违法行为联合治理。今年以来共整治“群租”81处,整治面积6900余平方米,劝退“群租客”近600人。拆除存量违法建筑860余平方米,配合相关部门拆除70余平方米。
输出“智库”,创业带就业见成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就业难有了更多纾解途径。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增就业岗位34.18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6.03万个;通过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共帮助引领成功创业5513人,其中青年大学生3578人。
而几组反映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也保持平稳,并低于同期水平。6月底,本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2.25万,同比下降1.37万,其中35岁以下青年所占比重为20.65%,同比下降1.16%;全市首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0.57万,同比减少0.08万。
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包千一怀揣创业梦来到浦东,原先加盟了一家企业,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希望创立一家自主品牌企业。去年,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所在街道组织的创业企业经营改善培训班。班上,创业指导专家帮小包梳理出了当前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改善建议。在专家的跟踪帮助下,小包已建立起独立品牌,运营情况良好。
在对第二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实施情况开展评估的基础上,市人社部门积极谋划下阶段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今年以来,结合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在融资扶持、场地支持、创业培训与见习等方面,不断提升政策实效。1月至6月,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贴息441万元,发放创业场地房租补贴4778万元。
就业形势稳定,一线职工收入也稳步提升。今年4月1日起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从去年的1820元调整到20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7元调整到18元。与此同时,失业保险金标准、有关就业补助标准、工伤保险三项待遇标准,及职工医保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等民生保障待遇标准也做了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也适度增加。
加强服务供给,让“一老赛一宝”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随着上海迈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们舒心与否,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幸福指数。
为此,上海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设。今年将“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新增20家长者照护之家、新增50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新设4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新建4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目前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在养老床位建设方面,17个区县在建、筹建床位1.5万余张。同时,调整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实行居家养老小时补贴标准与最低小时工资挂钩机制。
医养结合同步推进。目前,上海建立了由卫生计生部门、民政部门、医保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召开了医养结合专题会,明确了推进医养结合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具体任务,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工作指南》等配套文件,研究编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规划(2015—2020年)》,整合民政、卫生、医保的资质体系和培训资源,为养老服务提供保障。
在养老服务政策支撑上,上海也走在全国前列。启动修订《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目前已通过市人大二审;出台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以奖代补”扶持政策,设立内设医疗机构奖、员工制招用持证人员奖、品牌连锁经营奖;研究调整养老服务梯度补贴政策,力争尽快出台;研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继续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试点,扩大试点至100个。
目前,徐汇等区正开展关于“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试点。所有新增养老服务设施,无论通过新建还是存量调整设立,凡是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提出申请,一律经过统一需求评估,根据照护等级,匹配相应的服务类型。以此实现精准服务、梯度保障,确保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与老年人梯度化的需求有效对接、公平匹配。这项工作将向全市推开,并开展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员培训,启动建设市级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跟踪指导、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