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首席记者 邵岭
文艺院团下基层,除了送节目,还有没有别的方式?近年来,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旗下的9家院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他们结合自身特点,根据社区需求,定制了多样化的文化服务项目,激发了民间文化生产活力。这充分证明:只有种文化,才能产文化。
定制服务,满足百姓多样性文化需求
2007年,文广演艺集团整合旗下各院团资源,相继与杨浦区和长宁区建立了紧密的“文化共建”体系。文广演艺集团总裁吴孝明说,共建的初衷是“为百姓找到好戏,让好戏找到百姓”,但随着共建活动的不断深入,社区百姓对于文化的多样性需求日益凸显,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项目便应运而生。
比如,很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硬件设施好,但是缺乏活动内容,各院团就组织了专业编剧、导演、演员以“文化辅导员”的身份走进街道,指导社区居民排练民族舞、小品,学习乐器演奏、杂技扯铃、少儿评弹等,严顺开、黄豆豆、钱程等艺术家都去社区开过文化讲座。上海滑稽剧团围绕“桥文化”特色开设了曲艺班,吸引大桥社区内众多居民参与;上海淮剧团和定海街道结对之后,不仅每周派演员到街道的淮剧沙龙进行辅导,还在内江路小学办起了外来务工者子女淮剧培训班;上海评弹团也在平凉街道开设了少儿评弹辅导班,都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
常年扎根,培育一批社区文艺团队
在长达近十年的文化结对共建中,文艺院团绝不是走过场,而是认认真真扎根社区,培育了一批社区文艺团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2008年,刚刚从轻音乐团退休的张家雄来到市区最边缘的殷行社区,对那里的合唱团进行辅导,一干就是6年多。他专门为合唱团制定教案,至今排练演出了300多次,授课人数近两万。德国国家歌剧团来沪演出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时,他辅导的合唱团担任了群众演员;他还带领合唱团参加了纪念王洛宾诞生100周年的合唱作品音乐会等。去年,他又自编了100本《中外合唱歌曲选》送给合唱团。
上海歌舞团的青年编导吴欢则为结对的控江街道世纪艺术舞蹈团编排了舞蹈节目《茶山飞歌》《丽人行》,不仅在多个国家和市级舞蹈比赛中获奖,而且获选参加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驻华使节春节团拜会演出,之后又被选调赴美国新泽西州和纽约市参加全美“老人节”和中美社区文化交流互动演出活动。
春风化雨,激发普通百姓文化热情
文化共建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文广演艺集团旗下院团推出新剧目时,在普通市民中受到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很多老百姓都愿意进剧场看演出。从送文化到百姓家门口,到居民自愿买票进剧场,这之间的变化,在吴孝明看来,就是普通百姓发自内心热爱文化、接近艺术的过程。正是这样的过程,让人感到文化的种子正在开花结果。
上海淮剧团副团长夏永强告诉记者,正是通过与社区街道的结对共建,一批居民成了淮剧的铁杆粉丝,其中有不少还是上海本地的年轻人。他们中的不少人每逢淮剧团演出,就自己买票来看;浦东金桥的浦兴文化活动中心与淮剧团常年结对,如今团里每场演出,那里的居民不仅掏钱买票,而且自发组团租两辆大巴开到市区来观看。
上海歌舞团与不少社区结对共建之后,社区不仅有了舞蹈团,也让居民们发自内心爱上了舞蹈,知道舞蹈不仅仅只有广场舞。去年,上海歌舞团在星舞台举办了两场舞蹈演员基础训练公开课,与歌舞团结对的长宁区虹桥街道很多居民得知消息,自发购票观看,其中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走进剧场看舞蹈。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