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
随着昨天2014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新常态”所意味的挑战全部反映在了具体的数字上:GDP增速创下几年来的新低,出口、投资双双出现增速回落,通缩压力正在加大……
然而,这轮再平衡进程中,中国经济也在发生着深刻的趋势性变化。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说,“去年经济出现了下行压力,传统行业困难比较多,但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正在加速成长,新的动力正在加快孕育。”
结构优化:增速放缓更重“质量”
在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趋势正逐步呈现出来。据马建堂介绍,从动力结构看,去年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
其中,工业中的高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速度快4个百分点,占的比重提高到10.6%,占比提高到0.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是工业内部的新动力。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P2P,即网贷高速增长,电信消费、信息消费都是比较高的增长。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质量比速度更重要”已成为业内专家的共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015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将“一升一稳一降”,其中出口增速将比2014年小幅回升,新型消费模式将推动消费实际增速保持平稳,而受房地产投资放缓、制造业产能过剩制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进一步回落。
由于低通胀有可能成为经济运行的特征之一,市场对宏观调控的空间有较多期待。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认为,抗通缩会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最大挑战,可以采取三大办法,首先货币政策更加宽松,第二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第三是继续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如果利用好现有的政策空间,把通缩压力适当控制住,中国经济依然能保持在7.3%左右的增速。”
改善民生:居民收入“跑赢”GDP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跑赢’GDP增速”无疑是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数据中的一大亮点。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名义增长10.1%,扣除物价实际增长8%。而在收入平稳增长的大背景下,收入结构及收入分配也在不断改善。其中,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大于城镇居民水平,而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是自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可以说,中国经济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聚焦于改善民生,在就业、收入等数据上都有所体现。
与此同时,国内的需求结构也在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纵观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最高点为5月的12.5%,最低点为10月的11.5%,11月是连续5个月下滑后首度回升,12月继续“抬头”,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预计,总体上看,在消费刚性和“调结构、促内需”的政策推动下,预计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左右,实际增速为10.8%左右,相比上年,虽然名义增速有所回落,但实际增速保持平稳。
防范风险:经济方可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不仅要稳增长、调结构,还要防风险。”马建堂表示,关于风险,不同的学者和机构有不同的分析,比较有共识的至少是一段时间内的风险,一是房地产调整的风险,二是地方政府债务累积的风险。目前来看,这两个领域的风险得到了很好化解。
首先,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一轮调整,销量、价格下行。四季度以来的数据显示,随着一些行政性限购措施的放开,金融信贷政策的相应调整,一些积极变化显现出来。一是70个大中城市的住宅销售价格降幅在收窄,特别是12月一线城市的综合环比房价转正;二是四季度,特别是去年12月房地产的销售,无论是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降幅在收窄。因此,今后房地产市场将会更加健康。
针对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去年连续出台了若干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允许“开正门,堵后门”——允许进行适当的发行利率比较低的债务来替代老债务,应该说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
马建堂表示,尽管在防风险上我们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就像对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不能掉以轻心一样,对2015年甚至更远一点的各种财政金融风险也不能掉以轻心,防范风险是个逗号,永远不是句号。要不断努力,把风险控制在受控范围,这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