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陈青
寒冬时节,伴随着气温的降低、血管收缩、血粘度增高、血压上升,以及室内外温差变化等诸多因素,冬季成为中风易发季节,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病的中老年人,突发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更高。
我国是脑血管病高发国家,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存活的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及早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病并及时加以干预、将脑卒中的发病率降到最低是目前社会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脑卒中高危人群到底有哪些呢?市民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并及早发现脑卒中的蛛丝马迹?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学源教授,就市民关心的事宜一一解析。
问:中风是什么?
答: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在中国,脑中风也已取代肿瘤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
大多数脑中风是由于通向大脑的动脉突然堵塞(缺血性脑卒中)所致,也有一些脑中风是由于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而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当脑中风症状持续时间很短(<24小时)时,称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小中风发作。
问:我国中风治疗现状如何?
答: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仅有16%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被送到医院,而这其中仅有1.3%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导致我国脑梗死有效救治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公众对中风的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发现中风征兆;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太晚,错过了溶栓时间窗;基层医院不具备溶栓治疗的条件。
问:什么是溶栓治疗?
答: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治疗方法,不但能减少卒中患者死亡率及严重残疾率,而且也能极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因此,患者发病后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就近具有溶栓能力的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神经内科医生会尽快完成评价(特别是平扫CT)并作出治疗决策。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要立即进行溶栓治疗。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3种溶栓治疗方法,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其中以静脉溶栓疗效最确切,该方法是在发病4.5小时内将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种溶解血栓的药物)注入静脉血管以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rt-PA是国际公认的具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适应症的药物。新近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接受rt-PA治疗后的卒中患者将持续受益至少一年半。
急性脑卒中并不是不可救治,及时发现、及时转送到具有资质的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已有的研究已证实,当脑血流中断后,每分钟死亡的脑细胞达到190万,因此“时间就是大脑”。尽早对急性脑梗死闭塞血管的开通,就能尽可能的避免大量脑细胞的死亡,保护脑功能,减少患者致残或死亡率,同时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抢救脑中风的关键在于时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时间窗非常窄,通常溶栓要在3小时或者4.5小时之内,故一定要让病人尽量在3小时之内到达医院。
问: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答: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年龄 是脑血管病的最大危险因素。绝大部分脑血管病患者是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不过这个危险因素我们没法控制,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上面。
★高血压 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有高血压的患者应将每天的食盐总量控制在6g以下,控制血压的目标一般要达到140/90mmHg以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降压目标应更低一些,以130/80mmHg左右为宜。但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有些患者收缩压在110mmHg以下就会感到头晕、疲乏,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
★房颤 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是由于部分血液在心脏里形成涡流,时间久了会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流“飘”到大脑堵塞脑血管引起的。因此,房颤病人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是阻止血栓在心脏里形成,华法林就有这种效果,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范围控制在2.0~3.0,<2起不到预防效果,>3则出血风险较大。
★糖尿病 糖尿病使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2~3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有关。需引起注意的是,有的人空腹血糖虽然正常,但餐后血糖却升高,同样对脑血管不利。血糖控制目标空腹应在7.0mmol/L以下,餐后10.0mmol/L以下。
★高脂血症 血脂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其中LDL对脑血管的损伤最大,一般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如常用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等。
★吸烟、酗酒 大量研究证实,吸烟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5~5.6倍,长期被动吸烟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增加1.82倍。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卒中增加,包括升高血压、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5~20g。
★肥胖 肥胖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病已有不少研究证据。这与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分不开的。国内定义体重指数[身高/体重2(cm/kg2)]>28为肥胖。
★脑供血动脉狭窄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磁共振或CT均能无创、快速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狭窄绝大部分是由于血管壁上的斑块引起,主要带来两方面的不良影响:1、影响大脑血供,当血压突然降低或由于腹泻、大量出汗等脱水时易发生脑梗死;2、斑块破裂、碎片脱落随血流堵塞远端脑血管导致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国外一些研究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有密切关系。空腹血浆半胱氨酸水平≥16μmol/L可定为高半胱氨酸血症。叶酸与维生素B6和B12联合应用,可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但是否减少卒中发生目前还不清楚。
您如果是老年人,又同时合并上述危险因素,就是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的疾病越多越容易发病,请及时咨询神经内科医生。
问:市民如何快速识别中风?
答:中风症状因人而异,通常是突然间发生的。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人体不同部位,所以中风症状也会因大脑中风部位而有所不同。嘴歪了,一边手臂没力气了,讲话不清楚了,警惕这三点,可识别90%的中风病例。
在国外的医院或者公共场合,我们会看到“FAST”的科普广告,这是关于快速识别中风和处理的知识,简便实用。
FAST就是4个英语单词的开头字母:
F(Face),面瘫:左右脸不对称,笑的时候嘴歪了;
A(Arm),手臂下垂:一侧手臂没力气,举不起来了;
S(Speech),说话像大舌头,讲不清楚;
T(Telephone和Time),抓紧时间打电话,送到医院急诊;脑梗死在4.5小时内得到溶栓治疗,结果将大不一样。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中风的其他症状。
◆一半身体突然的发麻,乏力。如:手拿不住东西,脚软没力气。
◆两眼发黑持续一段时间。
◆说不出话或者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有力气,但失去平衡,走不稳。
◆突发喝水,吃东西呛得厉害。
◆一侧眼睛看不见,重影或看不全。
◆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
◆昏倒需要强调的是,哪怕症状是一过性的,患者也不应悼以轻心,而应立即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中风症状消失,说明已经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也称小中风),如不及时治疗,中风将很难避免。
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可以记住一句话:“嘴歪舌偏话不清,手脚无力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