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特派记者 王星
“15元,在上海可以乘3公里的出租车,在新疆可以让一位贫困家庭的幼儿不再使用短小的铅笔头和破旧的练习本;60元,在上海可以看一场电影,在新疆可以让孩子不再为缺少学习用品而难过;500元,在上海可以和三五好友吃顿饭,在新疆则能为学校配一套崭新的课桌椅,让孩子们不再伏在坑坑洼洼的桌面上学习……”
“一次打车钱,一套新文具”——一个多月前,身处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挥部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江睿在微信上发起了一次众筹活动。他曾到过泽普县阿依库勒乡小学,当时,孩子们手里短到不能再短的铅笔头和教室里破旧的桌椅让他动容。江睿默默许下一个心愿,希望能为孩子们做些事。经过初步测算,他决定通过微信和微博,在15天内筹集6.5万元,为学校的200名孩子送上新文具,并让他们用上新课桌。
梦想的实现未必会一帆风顺。帖子刚发出那会儿,同学、朋友、师长的热情相助让江睿踌躇满志,朋友圈里转的转,捐的捐。第1个小时,筹款金额超过了1万元;第19个小时,达到2万元;第29个小时,突破3万元……可到了第三天,随着众筹帖热度的下降,捐款几乎陷入了停滞。眼看着离目标达成还有很远,江睿想起了自己的“娘家人”——西部计划的具体实施方上海团市委。于是,他通过上海援疆指挥部联系上了青年志愿者智慧公益平台,这是沪上专门对接志愿力量和公益项目的有效平台。在他们的热情参与下,江睿那段发自肺腑的文字被更多好心人读到,伴随而来的,是捐款数上升的又一波高潮。
对于活动的参与者来说,献爱心不过是点点手机、转账汇款这么简单,但对江睿这个策划实施者而言,除了要不断在各种场合“吆喝”,还要仔细登记每笔捐款的金额和意向,对每一位捐款者都要及时回应和交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爱心没有被辜负。此外,还要联系落实相关基金会来管理、监管资金,上网找靠谱的供货商……那些天里,江睿可忙坏了。
汗水终会换来收获。北师大法学院2014级法律硕士班不仅汇来了集体捐款,还给孩子们寄出了一份份装满崭新学习用品的爱心包裹。捐款人数最多的复旦大学,干脆办起了“孩子们眼中的新疆”义卖画展,继续为江睿的众筹事业添砖加瓦。
约定的第15天,是圣诞夜。筹得的近6万元善款离设定金额虽还差了一些,但在江睿和他的伙伴们的努力下已基本达到了让200名孩子拿到新文具、背上新书包、用上新课桌的目标。尽管如此,爱心还在不断涌来。之后的日子里,捐款数悄悄上升到了近7万元。江睿告诉记者,剩余的钱,将用作对贫困学生的“一对一”定向帮扶。
上周五,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杨元飞亲自给孩子们背上了一个个新书包,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则给好心人们送上了一幅名为“爱心之桥”的画,七彩斑斓的图案全部来自孩子们的手印。面对一双双激动的大眼睛,杨元飞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我们想把这幅画带到上海通过公益平台进行义卖,所得到的款项再用来帮助这里更多的小朋友,让爱心之路得以延续!”
杨元飞告诉记者,除了常规的援疆项目,上海援疆指挥部始终在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援疆:“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希望把上海更多的优势资源和喀什当地的实际需求衔接起来,让更多的喀什老百姓感受到来自黄浦江畔的温暖。”
(本报喀什1月1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