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
记者: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对文明城区创建考核提出了真诚而恳切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修订的文明城区测评体系有哪些变化?
文明办:广泛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合理采纳各方建议,创建体系有了重大修改和完善。可以用“有减有加”来概括。减,就是压缩重复的指标,删减交叉的指标,减少过多的台账资料,减少兴师动众的现场检查;加,就是要保持工作常态,体现长效管理,把工作做在平时,把工作落在基层。
记者:“减”掉了多少?
文明办:中央文明办对原《测评体系》的369项指标进行了压缩,在保持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删除了同质化、时效性不强、过于琐碎的指标,保留了146项与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紧密相关、对塑造社会文明风尚作用重大的指标,删减比例达60%。在压缩的基础上,新《测评体系》强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诚信制度建设等重点工作。
记者:减少指标,会影响文明创建的效果吗?
文明办:减少指标的同时,测评方法也有重大改变:取消了网络调查和整体观察两种测评方式,只保留了材料审核、实地考核和问卷调查三种测评方式,所有的申报材料均在网上进行。值得强调的是,测评组到城市暗访,不查阅资料、不听取汇报、不入户调查——确保测评能对文明创建的效果做真实反映。
记者:上海本地的文明城区测评会不会随着中央文明测评体系的变化而变化?
文明办:上海市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同样精炼评选指标、简化测评流程。今年年初,我们与第三方合作,修订《上海市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将未成年人测评体系和志愿者测评体系整合其中,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新版上海测评体系所需要提交的审核材料从217份减少到97份,减负达55%,问卷调查的问题从25个减少至15个,缩减40%,实地考评直接引用《城市文明进步指数》的实地考核结果,做到数据“一次采集,两次使用”,实现综合测评、数据通用、结果共享,形成集约化、系统化、模块化的考核模式。
在加压方面,则提出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社会治理和创新,体现长效管理等要求。
记者:能详细讲解下上海新版测评体系的指标构成吗?
文明办:今年将要实行的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共设有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以及66个测评目标。在66个测评目标中,现场监测类测评目标50个,其中由市级委办局提供测评数据的为24个,由市文明办委托第三方进行现场监测的有26个;统计数据类测评目标有15个,由市各相关职能部门提供;问卷调查类测评目标1个,由市文明办委托第三方进行调查。
记者:上海的测评方式也会有新变化吗?
文明办:我们设想每年进行三次测评,每年一次年底大考,年初和年中两次小考,三次测评结果一次性集中公布。其中,大考就是按照文明指数测评体系的全部要素对城区进行全面测评,包括委办年度数据采集和实地测评。小考则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某些领域专项测评,如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诚信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