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子欲养而亲不待,生者如何祭奠逝去的故人?“清明时节人纷纷”,怎样实现错峰祭扫?墓地资源紧缺,环保葬又该如何落实……今日(11月22日),由上海殡葬中心指导,滨海古园设计的上海首家在线生命纪念馆——生命泊物馆(PC端:http://www.sm-bwg.com/手机端:http://www.sm-bwg.com/LifeMuseum/m/)正式上线。先进的在线祭扫理念、全新生命纪念模式,在生命泊物馆都将成为可能。
纪念:一句家音一封家书 唤醒爱的记忆
“从前,祭奠亲人只能通过现场祭扫。如今,生命泊物馆给了我们另一种可能。”网友储女士向记者回忆,“父亲生前一直嘱托我们后事从简,但晚辈也想为他多做一点事。”
今日,储小姐在“生命泊物馆”官网上传了一段父亲的“家事”:“父亲生前,做了一次心脏搭桥。我们都劝他,年纪大了别动刀子。他执意拒绝。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母亲。做了手术他就能晚母亲一步离开人世。这样她就不用承受丧偶之痛了。”短短几行字,表达了她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故人的哀思。
据滨海古园方面介绍,生命泊物馆以“泊”和“物”为义。“泊”意为生命停泊的港湾,“物”以为逝者生前之物,包括:家品、家音、家事等。市民可以通过上传图片、音频、视频、文字到生命泊物馆,让逝者生前的一封书信或是一段音频能有一个“停泊的港湾”。
“传播父亲生前的故事,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并祭奠他,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储女士表示,除了传统的扫墓,生命泊物馆给了平凡百姓一个平台,回忆逝者的生前事,传递生者的哀思,通过网络分享,更好地纪念每一位逝去的故人。
相逢:“互联网+”遇上传统殡葬 错峰祭扫成为可能
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都选择“拥抱互联网”。生命泊物馆的诞生,也意味着较为传统的殡葬业,也开启了改革的步伐,主动迎接“互联网+”。
据悉,生命泊物馆打破了传统殡葬行业线下祭扫的模式,率先开创了“线上祭扫”的全新概念。从前,市民悼念逝者需要到墓园现场祭扫。如今,随着生命泊物馆上线后,市民可以能通过上传“家品、家音、家影、家事、家祭”(生命泊物馆会严格保护用户隐私)生命泊物馆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专属的悼念平台。家人可以通过在网上上传的故人的“音容笑貌”,随时随地追忆逝者。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市民加入线上祭扫的队伍。这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传递”、“共享”等理念。
同时,生命泊物馆还将结合“大数据”等互联网概念,鼓励市民错峰祭扫。市民可以通过登陆生命泊物馆线上祭扫,并且通过查看实时数据了解祭扫情况,更好地规划祭扫计划。
征集:全新生命纪念模式 市民共同开创
除了全新的祭扫模式,生命泊物馆还将致力于宣传海葬等环保葬,市民登录生命泊物馆后可以查看海葬的科普知识。未来市民甚至可以在生命泊物馆实现为逝者预约海葬。
此外,生命泊物馆也将为市民提供“生命晶石”等独特的生命纪念模式,市民同样可以在生命泊物馆内了解这样一种全新的理念,制作骨灰晶石,让爱人永久存在。
即日起,生命泊物馆也将向广大市民展开征集。市民可以登录生命泊物馆(PC端:http://www.sm-bwg.com/手机端:http://www.sm-bwg.com/LifeMuseum/m/)上传故人的“家品、家音、家影、家事、家祭”。生命泊物馆会将对用户上传内容做归纳整合,并将动人的作品制作成精致的展品进行线上线下的展出。让更多先人风貌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纪念。这种全新生命纪念模式,也将由市民朋友们共同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