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如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是一座健康的城市? 昨天的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市长论坛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与全球多地的市长级人物围绕“改善城市健康和支持健康城市、健康社区”主题深入交流。
莫斯科过去10年经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变化。“我们开放了超过100个新公园,改变了市容市貌,还增加了更多人行道路。”莫斯科副市长佩恰特尼科夫介绍莫斯科健康城市建设情况时谈到,2010年起,包括莫斯科在内,俄罗斯做出了一系列健康投资。例如,莫斯科在2010年和2011年投入30亿欧元,增设更多健康服务中心。改变紧随而来:过去3年,莫斯科成功降低了总体死亡率,特别是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并在2016年将预期寿命增加到77岁。
地球另一端的古巴,一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运动也在进行中。“要推动健康促进进入到2030发展议程,需要社区的广泛参与和跨部门合作,将无烟的、健康的城市环境建设纳入全球发展的议程当中。”古巴卫生部部长罗伯托·托马斯·莫拉莱斯·奥赫达介绍古巴的健康城市建设经验时说,1959年之后,古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一系列缓解失业、贫困、住房短缺、医疗缺乏等问题的社会改革,同时还建立了健康项目,鼓励社区参与,并建立了国家统一的医疗体系。正是这种动员社区和各部力量的举措,建立起古巴庞大的健康城市网络。
论及健康网络的建设和人群覆盖,中国亦有令人称道的经验。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健康城市建设,201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开展健康城市的建设,努力打造卫生城市的升级版”。2016年7月,中国发布《健康城市建设指导意见》,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健康城市的目标、任务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论坛上谈到,我国已经在38个城市启动了健康城市建设的试点,并推进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的建设,以铸牢健康中国的微观基础。
其中,上海积攒了不少健康城市建设经验与创新。2015年,上海市民的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75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应勇谈到,为更好地应对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1994年上海在中国率先探索建设健康城市。2003年以来,上海先后组织实施了五轮建设健康城市的3年行动计划,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合作、市民参与的推进机制,坚持把重心放在社区,努力促进人群健康与环境健康的协调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感谢各地对建设健康城市所做的贡献,同时呼吁市长们行动起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将健康纳入所有城市政策,让他们所负责的城市成为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地方。
陈冯富珍认为,无论是交通还是住房,或者老年人友好的社会服务,市长的直接影响在改善城市健康要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非常赞赏中国政府能够在今天由上海、北京这些城市带头做出努力,我也敦促各位市长,在中国其他城市也应该学习这些先进的榜样。”陈冯富珍说。
文汇报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