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问武汉大学,与青年热情互动。
日前,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再次引发人们对后脱欧时代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全方位伙伴关系的热议。此次访华,梅将第一站定为武汉,携50人代表团出席湖北英国教育文化交流展,将教育合作作为到访中国讨论的第一个议题,可见英国对脱欧之后在教育领域失去欧盟援助的担忧,以及对中国这一教育科技国际化合作伙伴的重视。
毫无疑问,脱欧的影响已经开始并将持续渗透到英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然而,就目前来看,正如英国一些学者与大学校长预估的一样,脱欧给英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 与科技创新领域,并且在脱欧后凸显出一系列矛盾激化。
早在2016年7月,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中心所在地曼彻斯特大学恳请英国财政大臣给予该项研究更多支持,因为脱欧将使曼彻斯特大学失去100万英镑的科研资助。英国科学家曾警告,英国或因脱欧而失去石墨烯这项欧盟的旗舰项目。失去欧盟的援助,英国必然会在全球寻求合作伙伴。从这一点而言,中国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据悉,该研究中心已经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建立5年的合作关系,并将得到中方200万至300万英镑的资金投入。
此外,欧盟伊拉斯谟交流项目负责人也在脱欧之后很快表示,无法保证2017年后继续接受英国大学与欧洲大学之间的本科生交流。瑞士在离开欧盟之后就被该项目拒之门外。此后瑞士花了极大的代价建立了自己的学生交流项目,可是只有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才有能力负担。伊拉斯谟交流项目的优势在于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无论他们出生于怎样的家庭,都有机会赴异国交换学习。
该项目在过去三十年内曾资助了数以万计的英国年轻人赴欧洲大学交流学习,以及更多的欧盟学生访问英国大学。这不仅是交流项目的终结,也会对英国大学的财政、科研的资助产生重大影响,对英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学生流动性与学生体验而言都是巨大损失。
针对脱欧后出现的一系列影响,英国教育选择委员会在2016年9月表示,将就脱欧给英国大学声誉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这项评估考量英国大学如何保持其竞争性,还将调查脱欧对在英的欧盟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影响,以及对计划去欧盟工作的英国学生的影响。
事实上,当英国政府正考虑该项评估时,一些英国大学校长已开始考虑通过在欧盟建设海外校园的方式来减少脱欧对英国大学的影响。例如,肯特大学在布鲁塞尔的分校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在巴黎、雅典、罗马都有分支机构,并计划考察德国、芬兰、爱尔兰作为海外校园选址的潜在对象。自脱欧以后,人才流失恐成为英国大学面临的最大威胁。鉴于英国大学与欧盟的科研合作伙伴关系已逐渐瓦解,很多大学担心脱欧后对出入欧盟的限制将进一步对英国大学提出严峻挑战。
目前中国与英国在教育科技领域的合作主要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框架下进行。这一交流机制自2012年启动以来,在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媒体等领域,通过一系列人文交流项目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中英两国民间与政府之间的信任、理解与沟通,成为中英开启“黄金时代”以来继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机制与中英战略对话机制之后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第三大支柱。
近两年,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以青年领导力、女性权力、创新精神等为主题,在教育与科技领域开展了诸如万名赴英留学人员项目、中英教师交流项目等多个项目。在最近的中英教育峰会上,双方见证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与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的建立,卓越汉语教学项目的开启,学位学历认证战略合作意向书的签署,以及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联盟的成立,为中英在教育科技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访华期间,特雷莎·梅在第一站武汉就宣布了中英两国即将签订的教育合作协议,包括中英两国数学教师交换项目的续期、学前教育工作者联合培训项 目、就业教育信息共享等。此外,“English is GREAT”项目也正式启动,计划在2018-2019年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牵头,促进中国的英语爱好者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流利程度。
可以预见的是,后脱欧时代的英国在未来会不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除经贸领域外,教育与科技将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英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与品牌以及世界领先的科研创新原动力仍备受中国留学生青睐,因此,英国一直是欧洲国家中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国家。目前,中国赴英留学的人数每年仍在增长,失去欧盟支持的英国,也必将利用这一优势,拓展并加强与中国在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为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打开新的局面。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图片|视觉中国
*文汇报独家稿件,来源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