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飓风过后休斯敦一片狼藉且救援缓慢,一名当地男子抱着爱犬在自家房屋的废墟前哭泣。东方IC
本报记者 吴雨伦
哈维,艾尔玛,玛利亚……在不到一个月内,三场四级及以上飓风光临大西洋。今年的大西洋飓风季比往常更加猛烈,美国南部与加勒比海岛在飓风中挣扎求生。飓风不仅给美国造成高达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更是成为折射美国社会现状的多棱镜。
一月三场飓风光临创纪录
8月25日,四级飓风“哈维”登陆美国得克萨斯州沿岸,拉开今年大西洋飓风季的帷幕。据得州公共安全局的数据显示,灾难导致60余人丧生,19万户民宅受损,约1.4万户住宅被毁,造成1500亿至18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仅仅10天后,被美联社称为“只在理论中存在”的飓风“艾尔玛”接踵而至,横扫加勒比海岛与佛罗里达州。由于云团规模惊人,佛州州长里克·斯科特不禁感叹道:“看看这个风暴的规模,比我们整个州都大。”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佛州政府共向630万人发布了撤离令,占全州2100万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打破了2005年飓风“丽塔”迫使370万人撤离的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撤离行动之一。此外,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也有近60万居民被告知撤离。
“艾尔玛”一番肆虐过后,9月18日,大西洋上空又迎来飓风“玛利亚”。“玛利亚”几乎给本就连续十年陷入经济衰退的波多黎各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波多黎各总督里卡多·罗塞略称,“玛利亚”是百年来破坏力最大的飓风。之前的“艾尔玛”曾使波多黎各部分地区断电,“玛利亚”则令整个波多黎各彻底陷入黑暗,岛上通信基础设施也全部瘫痪。据统计,岛上1600个移动信号基站中的1360个无法使用,85%的电话通信与互联网电缆遭破坏。海地、多米尼克、英属安吉拉等多个加勒比岛国都受到了严重冲击。
这是从18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一年内两场四级及以上飓风袭击美国。据分析,今年飓风季异常猛烈由多个因素造成。一方面,从非洲向大西洋飘来的尘土比往年少,而尘土对正在形成的飓风能起到干燥作用;另一方面,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并不强,而厄尔尼诺现象能阻止大风暴的形成。
美国政府救援能力深受质疑
面对超出预期的灾情,美国各级政府对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救援能力深受灾民质疑。据路透社报道,得州灾民莉萨·艾克接受采访时说,“得州政府有能力处理这一切么? 我们需要的是帮助。”去年美国大选时,艾克并没有投票,“亲历此次危机如何处理后,我才能作出‘今后投给谁’的决定。”
分析认为,美国各级政府间缺乏组织协调、效率低下,是应对灾情不力的主要原因。在飓风“哈维”登陆之前,得州州长格雷格·阿伯特曾在记者会上敦促受“哈维”路径影响的民众撤离,然而休斯敦市长希尔维斯特·特纳却向民众承诺,市政府已经做好“战略性”部署,并下令居民留在家中,不要提前撤离。面对是走还是留的难题,州政府与市政府间互相矛盾的指令让休斯敦人吃尽苦头。
很多休斯敦人留守家中,却迟迟未等到救援。民众未能及时撤离,医疗救助反应又滞后。美国部分地区本身基建就落后,飓风更是导致当地电力中断,包括医院在内的公共场所受到影响,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加剧。据估计,飓风“哈维”和“艾尔玛”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而重建工作更是需要数十年。
家园重建尚需要时日,但飓风带来的痛楚将始终笼罩着他们。佛州居民伊丽莎白·雷韦尔塔和家人连日来一直在清理房间。她说,所有相册都被洪水毁了。“我所有的生活以及全部过往都存在这些相册里,可现在全毁了。”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健康专家奥克塔维奥·马丁内斯认为:“虽然不像财产损失那样效果显而易见,但心理创伤将给人们带去持久的伤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回顾了2005年袭击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等地的飓风“卡特里娜”,这场大飓风已过去整整12年,时间的流逝并未能治愈它带去的创伤。相反,对于近百万遭遇飓风打击的居民来说,时间更像是在他们的心理创伤上撒了一把盐。面对家乡的满目疮痍,重建工作进展缓慢,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在灾民心中蔓延。据统计,亲历“卡特里娜”飓风的儿童中,10%至今仍存有严重的心理问题;21%的居民患有创伤后压力综合征(PTSD);6.4%的居民在灾难发生的12年间曾有自杀的念头。
“卡特里娜”的伤痛仍未治愈
对于美国人来说,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卡特里娜”飓风不仅是美国近年来所遭受的最严重自然灾害,导致1836人丧生,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被奥巴马称为“人祸”的灾难更是一面镜子,将美国政府应急行动缓慢、城市规划不到位、灾后重建款被冒领等丑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灾难发生十年后的2015年,奥巴马曾在当地演讲时毫不留情地指出,“飓风带来的灾难本不应该在这里发生。这本来是一起天灾,最后成为了一场人祸———这是政府对人民的失职。”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也承认,政府在灾情爆发后没能阻止违法行为,没有及时帮助被困在新奥尔良市的那些绝望的人们,救援进展是“不可接受的”。
曾有媒体曝光,当时的美国政府下拨的救灾款中,约有16%(大约100亿美元)被冒领或滥用。同时,尽管美国政府很快决定拨款500多亿美元用于灾区重建,但是直到灾难发生后的第七年,第一笔联邦重建基金才真正投入到新奥尔良黑人聚居的九区的重建工作中。
纵观美国历史,危害最严重的灾难当属1900年横扫加尔维斯敦的飓风。在这场浩劫中,整座城市毁于一旦。彼时,被誉为“得克萨斯珠宝”的加尔维斯敦是得州最大的城市,以及棉花贸易的中枢。然而加尔维斯敦疏于建造一个海堤,用于防波护城。1900年9月8日清晨,当四级飓风以135英里/小时的高速登陆加尔维斯敦后,15英尺高的海浪几乎摧毁了所有的建筑物。当天下午,整座城市被淹没,8000余人丧生。尽管城市得以重建,这座“南方纽约城”再也没有重塑昔日的辉煌,其地位逐渐被休斯敦所取代。
飓风和台风,不要傻傻分不清
本报记者 陆益峰
8月底9月初,飓风“哈维”和“艾尔玛”先后肆虐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给当地造成巨大损失,尤其是美国休斯敦和迈阿密一片泽国的惨相,让人感受到大西洋飓风的可怕威力。与此同时,8月台风“天鸽”袭击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强风刮跑了行人、卡车,甚至掀翻了屋顶,让人印象深刻。那么,飓风和台风有什么区别吗? 他们的名字是如何命名的?
台风、飓风和旋风只因出生地不同
台风、飓风其实都是热带气旋。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中心风力一般达到12级以上、风速达到每秒32.7米的热带气旋均可称为台风或飓风。区别在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上的热带气旋是我们熟知的台风,而发生在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称之为飓风。另外,台风和飓风还有一个小兄弟,那就是发生在印度洋上的、中心风力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旋风”。台风、飓风和旋风本质相同,只是由于出生地不同而拥有了不同名字。
在中国,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的分类,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级别。其中台风的中心风力一般为11-13级,强台风为13-15级,而超强台风为15-17级。
根据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标准,飓风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飓风,对应的最高风速为74-95英里/小时、96-110英里/小时、111-130英里/小时、131-155英里/小时以及156英里/小时以上。今年五级飓风“艾尔玛”的最高持续风速曾达185英里/小时,其实按照每级别约20英里/小时的递增标准,“艾尔玛”可以算“六级”飓风,只是在这个系统中最高只设为五级。
一些中国读者可能会将美国飓风的风速换算成中国常见的几级风,并以此判断到底是美国飓风还是中国台风的威力更大。不过,这样简单的换算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原因在于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采用的是一分钟平均风速来评定热带气旋强度,而中国气象局采用的是两分钟平均风速,对于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两分钟平均风速通常会偏小,这也是通常人们误解飓风比台风强大的原因。
以女性名字命名曾遭强烈抗议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出现40多个热带气旋,大多分布在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等地区,其中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最多,每年十几个。对如此众多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人类探索了近200年时间,到目前已逐步完善。
对于北大西洋飓风的最早命名,可能要追溯到1825年。美国气象学家、作家伊万·特里希尔在他的《飓风》一书中提到,在加勒比海地区,人们最早是使用基督教中圣人的名字来命名飓风,比如1825年7月飓风“圣安娜”猛烈袭击波多黎各,造成该国重大损失。1953年,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开始使用首字母为A、B、C、D……等女性人名来给飓风命名,其中第一个被命名的是1953年的一号飓风“爱丽丝”,第二个是“芭芭拉”,结果这俩小姐妹给墨西哥和美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大洪水。随后,反对用女性名字命名飓风的运动高涨,抗议信几乎淹没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但气象学家们却坚持己见,仍用女性名字表命名飓风。直到1979年,“塞西尔”飓风横空出世,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男性名字命名的飓风。自此以后,飓风命名的规则沿用至今。
如今,世界气象组织对北大西洋飓风采用六张人名表进行命名,每六年循环一次;每张表上的人名按照首字母顺序从A到W(26个字母中除去Q、U、X、Y、Z)排列,每年21个,且男女名字交替使用。比如,今年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的“哈维”和“艾尔玛”,就是2017年的命名表上排在北大西洋区域第七和第八的名字,哈维是男性名字,而艾尔玛是女名。由于北大西洋地区飓风相对不多,以W为首字母的名字几乎不可能会用到。
为台风起名活动引发热议
在发生台风的西北太平洋地区,由于沿岸国家众多,在出现国际统一命名规则前,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台风命名方式,导致有些混乱。比如日本对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台风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中国气象局则按照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比如9710号台风,即1997年的第十号台风;而美国则用传统的人名命名。
对此,世界气象组织下属台风委员会于1997年召开会议,决定自2000年起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采用新的统一命名法。台风名字由中国、日本、美国、泰国、韩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地区)提出10个,总计140个名字循环使用。当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被确定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后,即根据命名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其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
有意思的是,进入台风列表的名字很少含有灾难的含义,大多是美好的词汇,或和该国传统文化有关。比如,2012年的“悟空”热带风暴,一听这名字就来自中国。另外,如果有台风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则会被除名。比如去年超强台风“海马”在菲律宾造成严重灾害,结果被台风委员会除名,并要求负责取名的中国提交新的台风名来填补空缺。日前,中央气象台在微博上展开了征名活动,包括熊猫、皮皮虾在内的九个名字列入候选,其中皮皮虾尤其得到网友关注。这样的活动或许是台风给中国网友带来的一个参与全球治理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