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加州道格拉斯·米勒小学的K班,老师正给第一天入学的同学们上课。东方IC
孩子走出幼儿园迈入小学的这一过程,相信让不少中国家长操碎了心。公立还是私立,如何在学校距离和办学质量上取舍,都是绝大多数家长不可避免的难题。然而在赤道另一边的大洋洲,“幼升小”的种种顾虑也同时为难着澳大利亚家长们。在澳洲幼儿园工作时,我常常和中国家长们聊起澳大利亚幼儿教育的特别之处。去年在公立小学当实习老师时,也时不时和当地本土教师交谈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差异。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小学前三年基本还像幼儿园
严格来说,澳大利亚的幼儿园(kindergarten或者preschool)不分大班中班小班,只接纳4-5岁的孩子,幼儿园属于义务教育的一部分。然而,澳洲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园都非一周全日制的开放。除了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紧缺幼儿园席位的状态。过半幼儿园只能为同一位孩子提供一周两至三天的教育,以保证所有孩子都能在4-5岁上过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一周剩下的时间固然可以辗转去另一个幼儿园,但大部分家长都选择自己在家带孩子或者送往托儿所(childcare)。
托儿所,顾名思义,被大家普遍认为是父母在工作日将孩子托管的地方,毕竟在西方社会,祖辈带孙辈不是特别普遍的现象。托儿所一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三四个班不等,其中也同样包括和幼儿园功能类似的4-5岁班级。相比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一般家长都对托儿所的教育无所期望,只求孩子能在里面安心快乐地玩耍便已经足够。
年满5岁后的那一年2月,孩子就要正式上小学了。澳大利亚小学教育从预备班(Foundation,又称Reception)开始到七年级,共计八年。其中预备班至二年级依旧划为幼儿教育的领域,言下之意就是孩子主要还是以玩为主。许多亚洲家长都抱怨,孩子上预备班就像是在一个高级版的幼儿园。其实这种描述也的确符合实情。在小学二年级前,试卷、作业之类的应试材料都是被禁止的。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这样场景:为了学习天文知识,老师带孩子在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观察一天不同时间影子的位置和大小。此类学习模式的优点是调动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缺点就是缺乏对知识的巩固。老师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是煞费苦心:不能发试卷,老师便把试题编辑成iPad里的游戏,希望学生能通过游戏掌握学科知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没有留级的概念。这是出于教育学家认为孩子理想的学习环境是和同龄人在一起,留级对其身心影响太大。小学一个班一般有20多位学生,老师通常会根据学习基础和能力分为三至四组,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可想而知,在澳大利亚当老师面临的压力也不小。有时学校会自费请一些助教来给部分落后生开小灶。每年学期结束时,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评语都是靠自己一字一字写出来,其中穿插着一些小细节以显示孩子们一年的学习成果:比如创作模型时的照片,采访孩子对某些知识点理解的视频等等。
报名公立名校纯粹与时间赛跑
说到西方的小学,总会涉及私立公立之分。在澳大利亚,有一种私立学校的形式称为教会学校,这也是众多家长颇为青睐的选择。教会学校多以圣徒名字命名,如圣彼得、圣保罗、圣约翰等。此类学校并非要求学生要有宗教信仰,甚至部分教职人员也非信徒。一所教会学校一般包含了前文提到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换言之,不少孩子在一所学校里从1岁起就一直待到高中毕业。鉴于对环境和身边小伙伴的了解,孩子更能专心学习。外加教会学校招用教师严格、学校生源较好、家长配合程度较高,因此澳大利亚每个城市排名最好的几所学校都非教会学校莫属了。当然,教会学校的收费自然贵之又贵,将孩子送往教会学校的家庭都承担了很大经济压力。
于是,澳大利亚约73%的孩子还是就读于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就读的孩子会由政府补助学费。公立学校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处于富人区的公立学校自然能吸引到优质的生源和师资力量。公立学校招生仅限于临近社区,所以不少亚洲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将房子买在学校附近,这就类似国内所谓的学区房。与此同时,不同学校所教授的外语也是家长的重点考虑内容之一。华人家长大多希望孩子去一所外语教汉语的学校,而对于本地家长来说,则更倾向于让孩子学习一门欧洲语言 (如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在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里,不少家长也会为了孩子能上一所理想的小学而激烈地竞争。据悉,不少知名公立学校要获得5岁时入学的名额,孩子需要一出生就去学校报名。而澳大利亚规定公立小学不得因为学生条件而拒绝办理入学,所以报名公立名校就真的变成了一场纯粹与时间的赛跑了。
除了周一到周五的全日制学习,这几年来独具亚洲特色的补习班也渐渐在澳大利亚流行,其中不少都是由亚洲家长自发组织。例如几位中国家长觉得学校教的内容太浅,又想让孩子接触一些中国文化,便在周末请一位有经验的中国老师给孩子们补习。由于是发于民间,因此老师没什么顾虑,在和家长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可以不用顾虑澳大利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于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严厉批评甚至体罚孩子的现象也可能出现。记得去年实习时问了班上一些越南裔孩子,是平时在学校里学习开心,还是周末去越南老师家补习开心? 孩子们一致回答:“当然是在这儿开心!这儿上课有趣多了。越南老师生气了会拿尺子打我们手心,向我们的爸爸妈妈告状。还是学校的老师善良啊!”
文/张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