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华
春分之际,伊朗在一片万物复苏中迎来了伊历新年。假期虽已接近尾声,但对于谈婚论嫁的青年男女而言,人生的大幕正悄然开启。天气渐暖,“结婚季”再度降临这个古老的国家。而随着岁月变迁,伊朗人的婚姻观也在年复一年中不断变化。不久前,伊朗《阳光报》刊登名为《伊朗女性新择偶观》的报道,用数据讲述“变”与“不变”的同时,也向外界揭开当地社会的面纱一角。
一夫四妻?枉担风流名
去年,一篇《中国小伙在伊朗遭霸王碰瓷:把我两个女儿都娶了》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内容虽然被证实是杜撰,但其中描述的“一夫四妻”却激发了不少中国网友对伊朗婚姻和家庭现状的好奇。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天方夜谭般的婚姻制度,在伊朗社会真的存在吗?
伊斯兰教允许男性拥有一名以上的妻子,这点不假,但它同时也设立了条件,即丈夫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伴侣。在现代伊朗,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家庭实际上非常罕见。为什么呢?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
首先,在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大举入侵伊朗并传入伊斯兰教之前,波斯人普遍信仰的是非常强调一夫一妻制的琐罗亚兹德教 (俗称拜火教),尽管伊朗人皈依伊斯兰教已有千百年历史,但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娶二房甚至三房依然是一件不怎么体面的事。其次,半数以上的伊朗妇女在婚后会选择当“全职太太”,这也就意味着丈夫需要承担家庭以及子女的全部开支。对大多数男性而言,凭一己之力养活一个家庭已属不易,娶二房就更不可能列入生活议题。最后,伊朗婚姻法规定纳妾必须经妻子书面同意———丈夫有此心、妻子又“通情达理”的家庭恐怕不多吧?
不过,也并非所有伊朗男子都这般“洁身自好”。一位伊朗朋友就曾经聊起他“有七个老婆的邻居”。据称这位邻居家缠万贯,为每个妻子都购置一处房产。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为方便记忆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也为避免一时口误引发妻子们的怨念,他竟给不同妻子生育的儿子和女儿取上相同的名字。不过伊朗朋友在谈及这位邻居时丝毫没有流露出艳羡的神情,反而说他“把好端端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没有“财政权”照样“妻管严”
大多数的伊斯兰社会都是男权至上,伊朗也不例外———尽管这个国家允许女性独自驾车或外出就业———这一点在当地社会的婚姻与家庭关系中得到更多的体现。
在伊朗,签订结婚文件时会标明礼金,通常以金币的形式出现,数额多少与男方的经济状况、女方的个人及家庭条件、嫁妆的多少等因素挂钩,并且是男女双方在谈婚论嫁时“摊在台面上讲”的事。在首都德黑兰,聘礼一般不会少于100个足额金币 (约合人民币15万元),但这笔钱并不是在迎娶新娘时支付给娘家,而是作为婚姻意外终止(比如离婚)时,男方对女方及其家庭所必须给予的补偿。当然,妻子在婚姻续存期间也可以向丈夫索取部分金币用以赡养自己的父母,但大多数女性通常不会这么做。
婚后,日常起居全由女性操持,家中的大事小事并不全由丈夫说了算,尤其是在大城市,“妻管严”数量可相当多。不过,理论上伊朗妇女在家庭中不会掌握“财政大权”———毕竟家中所有的房产、股票和存款同她们都没什么关系。一旦离婚,她们能够带走的只有结婚协议上签署的金币,而即便是这样一笔补偿,许多女性也要诉诸法律才能得到。如此看来,伊朗妇女在经济上的“幸福指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丈夫是否慷慨了。
全国结婚率四年下降23%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伊朗女性都更乐意在婚后扮演“全职太太”的角色,并将其视作丈夫家境殷实的一种“福利”而倍感自豪。但随着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及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伊朗女性在“我应该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上的思考已经较过去有了明显变化,对于配偶和婚姻的依赖也不同往日———这些变化或多或少对伊朗社会的婚姻现状产生影响。
据《阳光报》报道,近年来,伊朗社会的平均结婚年龄呈逐步上升趋势,目前男性为28岁,女性为23.5岁;在德黑兰、伊斯法罕等大城市,分别为31岁和27岁。而在人口构成主要为中产阶级和高学历群体的德黑兰北部地区,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达到30岁。伊朗人口与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人马赫尊去年底曾表示,伊朗结婚人数自2011年以来逐年递减,2014年的新婚家庭比2011年减少了23%。
马赫尊认为,女性对于生活目标和婚姻标准的看法产生变化,是导致结婚率降低的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并追求与自己文化水平相当或者更高一筹的男性。而男孩的成长过程要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兵役,这使得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女性很难找到‘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马赫尊说。
那么,今天的伊朗女孩有着怎样的择偶观呢? 《阳光报》在采访了多位社会学专家后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女孩都追求“精神上的契合”,认为善良是配偶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德黑兰,财富是女孩子择偶时最关注的领域,认为结婚对象应具备“中等以上收入水平”;越来越多的女性将外表和长相列为择偶的重要标准;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无法接受背叛,并且希望自己和对方的家庭都不要干预子女的婚后生活。
七年之痒?伊朗是五年
结婚率持续下降的同时,伊朗的离婚人数却不断上升。上世纪70年代,伊朗每年约有3万个家庭破裂,而这一数字在80年代上升到10万。去年伊朗民政部门受理的离婚登记为163569件(伊朗总人口目前约为8000万),其中德黑兰占据20%。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伊朗离婚率仅为6.3%,目前超过22%,德黑兰北部家庭离婚率更是高达57%。
与此同时,伊朗的社会风气也在悄然变化。在过去,人们谈及离婚时总要面对负面的反应,计划离婚的女性更是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局外人往往从中劝导,鼓励夫妻化解矛盾、继续婚姻生活。而现在,很多父母选择鼓励子女结束不幸福的婚姻生活,一些年轻人还仿效西方国家举行离婚典礼,甚至发出请柬邀请亲朋参加。
伊朗卫生组织主席哈希米总结,导致婚姻失败的原因大致分为10个方面:缺乏责任感、情感破裂、不良嗜好、他人干预、缺乏生活技能、失业、缺乏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缺乏精神交流、不够包容、不成熟。社会学家埃布哈利则认为,近几年来生活方式和消费趋势的变化是全国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家庭内部的多样化导致夫妻间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磨合,而很多年轻人在婚后五年的“磨合期”内分道扬镳。
针对这些现象,伊朗救助委员会决定在第五个发展计划期间对全国五分之一的家庭展开婚姻保护。《阳光报》援引该委员会权利和议会事务副主任伽姆什的话报道,目前有3400名律师为存在婚姻问题的家庭提供无偿司法援助,直接受益群体预计超过420万人。不过在律师奥莱什看来,社会经济问题导致的家庭经济困难才是离婚率上升的根本原因。他表示在自己经手的离婚纠纷中,绝大多数是由失业、缺乏保险等经济困难所施加的家庭压力导致的。“政府应当从根源上予以解决。”奥莱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