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散中的犹太人在两千年的时间里分居在地球的诸多角落:近东、中东、北非、东非、东欧、西欧、南北美洲。甚至还有亚述帝国入侵时期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部族,例如印度北部。俄裔犹太人在西伯利亚住久了,冬天也吃土豆白菜和罗宋汤;东欧犹太人在邻居熏陶中,餐桌上也摆上了匈牙利薄饼和维也纳烤派(Strudel);在中东沙漠里生活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学会了制作鹰嘴豆泥酱、馕饼和炸素丸子(Falafel);美国犹太人平日爱吃汉堡也爱吃百吉饼(Bagel)夹三文鱼和奶油乳酪;埃塞俄比亚犹太
人在东非的传统菜肴是海棉质感的发酵面饼英杰拉(Injera)……因此,当提及“犹太食品”时,很多人联想到的食物与其说是犹太食品,不如说是“犹太人吃的食品”,很多与犹太文化无甚关联。
通常说到犹太食品,指的是犹太人在大流散中将犹太洁食律法、犹太节日、安息日传统与本地饮食文化在长达几个世纪甚至上千年的时间里进行改良和融合,最终形成的犹太饮食文化。在犹太教核心的宗教节日与安息日中,虽然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庆祝形式上有所不同,饮食上也各有特色,然而却体现着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
以安息日为例。在犹太历中,一周的开始是周日,从周五傍晚日落时开始的安息日一直延续到周六日落后一小时,
是犹太教每周一天的休息日。在希伯来圣经中创世纪篇章里讲述上帝在创造世界后,在第七天休息。在这段时间内,按照犹太教的规定,不能使用明火、不能远行、不能从事劳动。周五晚上安息日开始前,遵守犹太宗教传统的家庭会在家点上蜡烛,并徒步去犹太会堂参加安息日的祈祷仪式。仪式结束后,每个家庭会进行一场安息日晚餐,在晚餐中要品尝两样食品:红葡萄酒和辫子面包。
红葡萄酒在犹太宗教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无论是在安息日、节日还是如婚礼、割礼、成人礼等宗教仪式上,红葡萄酒都不可或缺。与饮用其他任何液体饮料不同,红葡萄酒在仪式中有专门的祈祷词。在犹太历史上关于葡萄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希伯来圣经·民数记》
中记载,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派了十二名探子前去迦南打探情况,迦南是耶和华许诺给亚伯拉罕及后人的土地,然而一直居住着彪悍的部落。十二名探子中有十人都带回了消极的报告,只有约书亚和迦勒扛着巨大的葡萄归来,希望带给以色列人占领迦南的希望。而如今在以色列很多葡萄酒窖和酒瓶上,都可以看到扛着巨大葡萄的探子的身影。
虽没有“十二个探子”的故事那么具有戏剧性,辫子面包(Challah)也是犹太安息日和节日中的重要饮食。根据犹太传统,安息日的三餐(周五晚饭、周六午饭和傍晚饭)以及节日的两餐(当天晚饭和次日午饭) 都应该以两块辫子面包开餐。两块是为了纪念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后、在沙漠中流浪四十年的时间里,耶
和华每天都赐给以色列人神奇的食物“吗哪”(Manna)———平日里每天都会从天而降,鉴于安息日和节日是休息日(休息日当天没有空投),因此在安息日和节日前一天会一连降下两份。辫子面包的成分很普通:鸡蛋、面粉、酵母、水、盐和糖,为了调味也可以加入蜂蜜、糖蜜、葡萄干等。放置在餐桌上的辫子面包通常需要用一块特殊的方巾盖住,肩负宗教仪式和美观两种功能。在食用前,将食盐撒在辫子面包上也是一道重要的仪式。在拖拉经卷中,盐象征着犹太人与上帝的永恒立约。
有人认为,因为犹太人固守自己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洁食律法,在大流散中很难与当地的社群、部族与民族融合,因此一直是孤立无援的少数族裔,动辄成为政治、社会与宗教冲突的替罪羊。吃不到一起去,自然做不成一家人。然而也正因为大流散中的犹太人坚持了自 己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洁食律法,没有与当地社群、部族与民族融合而导致自身特性的消亡,所以在经历了两千年的流散后,仍然能够重新聚在一起,建立一个民族国家。
文/关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