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是德国威廉王朝首相俾斯麦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通过对丹麦、奥匈帝国和法国的三场战争,俾斯麦以铁血手段建立起德意志帝国,虽然地理面积比神圣罗马帝国缩水许多,但却是现代意义上的德国第一次以一个政治概念出现在欧洲大陆的版图上。
这是一个让俄、法、英等邻国望而生畏的巨兽,不仅仅因为其版图之大,更在于它对严谨秩序和完美主义近乎病态的追求,让散漫的拉丁民族和周边弱势小国感到浑身不自在。半个世纪之后,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证明了这种可怕。
历史又过了70年。在欧元区金融危机持续笼罩下,德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出口导向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神话,并俨然成为欧债危机国家救助计划的唯一主导者。作为希腊、西班牙等负债国家最大的金主,默克尔坚定捍卫欧元的稳定,大力整饬欧债危机国家的经济治理,严格监管赤字国的财政紧缩计划。借欧元贬值的利好,德国经济成为欧元区金融危机最大的受益者,其在欧元区经济圈内的GDP占比,从2009年危机爆发时的26.5%,上升到如今的29%。
德国再度成为主导欧洲的一只“怪兽”。在雅典街头,默克尔的头像被贴上一撮希特勒式的小胡子。在西班牙人抗议财政紧缩计划的示威标语中,贴有纳粹标志的德国坦克再度开往南欧。默克尔大妈的德国,是否将成为自神圣罗马帝国、俾斯麦和希特勒之后的德意志“第四帝国”?
经济领域的扩张主义政策
伴随着德国在欧元区经济的主导地位和默克尔在欧盟政治中的话语强势,欧洲人对于德国的印象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希腊、西班牙和法国。一些政界人士和学者认为,德国利用它的经济强势试图主宰南欧,将德国人的原则强加于欧债危机国家,而德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从欧元区金融危机获取的收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在他们看来,德国连同欧元区的几个北欧小国,已经成为“自我中心主义的经济占领国”。
《意大利日报》知名记者费尔茨2014年曾写过一本颇具争议的书,名叫《第四帝国:德国如何征服欧洲》。他认为,欧元是德国在欧洲获取强势地位的主要工具,就如同二战时期的德军坦克一样,德国凭借他们掌控下的欧元利器,在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南欧攻城略地;设在卡尔斯鲁厄的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则扮演着“纳粹国防军”的角色;而默克尔俨然就是当代的“马基雅维利”,正在一步步将希特勒当年未能完成的计划变成现实。
法国前经济部长蒙特伯格2011年也曾表示,“俾斯麦统一了德国各个诸侯国,目的是为了统治整个欧洲,尤其是法国。历史居然如此惊人的相似,默克尔试图以同样的方式,将德国保守主义的经济和金融秩序强加给欧洲其他国家,以解决其国内问题,”德国正在回归它在俾斯麦和希特勒时期的扩张主义政策,只不过,这一次集中体现在经济领域。
作为德国的历史宿敌,法国的“恐德症”正在政界进一步蔓延。无论是极右翼的国民阵线,还是执政的奥朗德左翼社会党,都在利用民众对“德国制造”的恐慌,转移舆论对其国内经济困局的不满。艾曼纽·托德是法国著名的左翼学者,以研究人口结构与精神取向著称,他警告称,德国“正在一步步追求政治强势,进行潜在的扩张”。欧洲已经被一个在理性和自大之间摇摆不定的德国所主导。两德统一之后,德国将前苏联影响下的大批东欧国家揽入麾下,以实现自己的经济目的。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