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苏联红军解放70年之后,在半个多世纪对纳粹罪行的反省和对种族主义极右翼势力的持续声讨之下,犹太人在欧洲仍然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伴随着欧洲人口地理的变迁和巴以冲突的久拖不决,反犹主义在欧洲正卷土重来。
今年2月中旬,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一座犹太人教堂,一名犹太裔保安被激进分子杀害,成为法国《沙尔利周刊》漫画事件的连带牺牲品。在反犹主义色彩并不十分浓厚的丹麦,仅2013年就发生了43起针对犹太人的袭击事件,有人甚至将二战期间纳粹在集中营使用的毒气罐扔进犹太人教堂。在法国东部小镇萨尔于尼翁,数百个犹太人坟墓被恶意污损或捣毁。而在巴以冲突升级的去年7月,八座犹太人教堂遭到破坏,欧洲各地多处爆发犹太人教堂被扔汽油弹的恶性事件。
据欧盟基本人权署2013年对八个欧盟成员国犹太人社区所做的民意调查,76%的人认为,过去五年间,欧洲国家的反犹主义势力上升,近三分之一的犹太人由于担心自身安全,考虑移民以色列。而在匈牙利、法国和比利时,准备移民的犹太人比例在40%到48%之间。法国目前居住有50万犹太人,2013年法国超过美国,成为以色列犹太人移民的第二大来源国。2014年,有7000名法国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比前年增加了一倍。
近年来,欧洲外来移民数量激增,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移民大多来自北非和中东地区,受出生率高的影响,数量仍在进一步增加。据统计,法国穆斯林人口超500万,占总人口的10%,德国有400万,比利时穆斯林人口虽然只有6%,但25%的穆斯林移民集中居住在布鲁塞尔。
犹太人和穆斯林新移民在人口地理上的此消彼涨,造成欧洲新一轮反犹主义的宗教冲突色彩浓厚,而且受巴以局势和中东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暴力性和群体性越来越强。
去年7月,在巴黎市郊犹太人聚居的“小耶路撒冷”萨赛勒,支持巴勒斯坦的穆斯林示威青年与保卫教堂的犹太青年发生冲突,许多人高喊“犹太人去死吧!”“希特勒是对的!”向犹太教堂投掷砖块和燃烧瓶。一家犹太人药房被烧毁,多部车辆焚毁,防暴警察不得不向骚乱人群释放催泪瓦斯。
这是新一轮反犹主义浪潮的缩影,传统的宗教矛盾与巴以冲突、欧洲社会困境和经济紧缩政策交织在一起。受政府削减公共开支和金融危机影响,在法国,许多穆斯林新移民找不到工作,年轻人失业率更高,许多移民二代虽然出生在法国,操一口流利的法语,却仍然感到无法被主流社会接受,边缘化和挫折感强烈。而犹太社区相对富庶,社会融入度较高,在地方政治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成为这些年轻穆斯林发泄愤懑的替罪羊。而针对犹太人的极端暴力事件,往往会在巴以冲突升级或《沙尔利周刊》恐袭之类的宗教极端事件刺激下,迅速升级。许多犹太人认为,如今的反犹主义者,他们连自己到底是在反对以色列,还是仇视犹太人都没搞清楚,往往简单地把以色列国和犹太人划等号。
而在政治上,犹太人“左右”不逢源。由于极右翼势力抬头,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情绪渐长,主流社会对反犹主义的关注和道德谴责减弱。欧洲国家多数左翼党团支持巴勒斯坦,而反对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和打击,自然不愿为犹太人说话。许多右翼党派传统上就带有反犹的烙印,极右翼团体更是将犹太人、外来移民视为眼中钉。在去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以法国“国民阵线”为代表的极右翼政党以及新纳粹政党表现不俗,得到超出预期的支持。犹太人在欧洲政治上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
目前,欧洲全境的犹太教堂和学校已经加强安全戒备。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尽量回避有可能成为反犹攻击目标的活动场所。习惯讲希伯来语的犹太人,在公众场合尽量改用其他语言,避免佩戴显示自己身份的犹太小圆帽和大卫星。在即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犹太人在欧洲却不得不更加低调地生活,甚至用脚投票、移民以色列,这无疑对欧洲社会的多元文化和价值反省是一个巨大讽刺。
文汇报记者 敖军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