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凯蒂在德国柏林接受记者采访,前面放着一本德语版的《21世纪资本论》。CFP
文化学者对于《纽约时报》书评或亚马逊网站的畅销书榜多少有点不屑,在阅读方式迅速嬗变和文化趣味日益多元的背景下,一本书的市场化销量对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的风向标意义变得越来越模糊,除非我们把时间的维度拉长,从一年,扩展到十年。
从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开始,西方社会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从经济学领域蔓延到文化、历史和地缘政治,甚至一度演变为“占领”的公民社会运动。这种反思在《经济学人》推荐的2014年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政治读本中,依然清晰可见。
皮凯蒂的“新资本论”
托马斯·皮凯蒂和他的《21世纪资本论》无疑是2014年将畅销、影响力和学术价值完美融合的典范。仅仅在英国,这本枯燥的“大部头”经济学著作就卖出了50多万册,尽管皮凯蒂的法语原版2013年推出的时候波澜不惊。
皮凯蒂的观点非常方便地被贴上了“马克思主义2.0”的营销标签,但实际上除了批判性,他与马克思没有太多的继承性。在皮凯蒂看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资本积累的速度远远超过收入增长,照此趋势下去,未来十年,全球收入和财富增长的鸿沟将进一步扩大,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皮凯蒂用大量的历史数据证明,如果你现在已经踏入富裕阶层,拥有大量资本性收入和不动产,未来你财富积累的速度将是工薪阶层的几何级倍数。“占领运动”矛头所指的“1%”最富裕阶层占有25%的社会财富,皮凯蒂认为,“这一演变的大趋势非常明显,抛开资本的泡沫不算,在发达国家,私人资本自1970年后,正在强势回归。换句话说,一种新型的拼爹资本主义(Patrimonial capitalism)正在出现。”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缺乏经济“自动”再平衡机制,资本利润率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率的增长。
如何破解这一资本主义困局?皮凯蒂认为,有两种办法,一是向富人增税,如果这一招没用,只有靠最极端的社会调节手段--战争,来打破固化的层级和资本继承体系。就像20世纪初社会和资本集中的不平等导致两场世界大战,不仅让资本积累的速度停滞,同时也使社会两极分化的速度减缓,甚至出现贫富逆转。
没有人否认,21世纪的资本主义“病”了,或者说,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的范式和理论已经不够用了,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劳动力价值和生产率脱节,带来的社会失范和地缘政治版图的重塑,不是几本畅销书能够解释清楚的。
修正自我的福山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后,一篇万余字的《历史的终结》让36岁的弗朗西斯·福山声誉鹊起,但他所描述的社会意识形态演变终结与西方自由民主的终极胜利并没有实现,俄罗斯的西方民主试验失败,极端恐怖主义在民主缺位的中东乘隙而入。25年后,福山依然不改他的历史终结论,在新书《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中,福山试图将在现代政治语境下重塑民主国家的价值标准。他认为,一个成功的现代民主社会必须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合法而有效的政府、法制、民主责任。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民主责任的机制很容易实现,因为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议会、政党和选举制度,但却无法建立一个合法性的政府或法制。
福山从两个方面重新修正了他的“历史终结论”:一是,他认为一个有效、负责任、全民性的制度对于自由民主具有重要的价值,但这种制度很难建立,因此,自由民主不是所有国家共同的演进目标;其次,即使是成熟的民主体制,比如美国,也存在政治衰败。
历史不是单向、线性的发展过程,“9·11”之后渐渐意识到这一点的福山,在2006年宣布与新保守主义决裂。在《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中,福山没有对现代社会的民主性给出明确的答案,“在现代民主的表象下面,总是隐匿着矛盾,因为民主不是美好生活的终极目标,而是人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设定的条件。但是,许多人的生活是没有目标的,对民主也没有太多的认同感。”
福山认为,对于“伊斯兰国”美国应该采取“隔岸观火”的姿态,扮演一名平衡者的角色,不让这些极端恶性势力成为中东的主导,但也用不着花太多的精力和金钱试图消灭。相反,美国应该把重点放在更具威胁性的因素上,那就是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中国和重燃地区霸权野心的俄罗斯。
永远的中国话题
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的再思考,还是重塑地缘政治和文化冲突的新格局,中国都是西方思想界学术判断最大的变量。在2014年《经济学人》推荐的时事政治九本最佳读本中,与中国有关的著作就有四本。
比尔·海顿的《南中国海:亚洲的权力之争》分析了美国在亚洲战略再平衡过程中遭遇的南海障碍,一连串的误判、误读和危机事件让这一地区阴云笼罩。
《纽约客》驻中国记者伊万·奥斯诺斯的《野心蓬勃的时代:追求财富、真理和信仰的新中国》获得了201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这本书记述了在迅速前进的现代化之路上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为什么无数的操着流利英语、对西方流行文化如数家珍的年轻人自认为“愤青”,抵制西方文化?奥斯诺斯试图以他在北京八年的生活经历回答这些问题,展示中国人在激情梦想和威权之间的选择。
霍华德·芬奇曾担任《纽约时报》驻上海记者站站长,他的《中国的第二块大陆》,讲述成千上万中国人在非洲工程承包项目的故事。同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质疑中国在非洲谋求战略利益不同,这本书真实地再现了中国通过捐款和资金援助,帮助非洲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中非贸易所做的努力,虽然这些援建工程可能在管理上比较粗放,但中国人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改善和帮助。
没有畅销书榜的销量大数据支撑,《经济学人》的推荐书单反映的只是西方主流舆论对当下社会的判断和思考,一年的样本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思维的历史脉络还是依稀可见,资本的力量正在改变这个世界的话语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皮凯蒂的“新资本论”抓住了所有政治和社会变量的核心,他的流行在2014年仍具有风向标的价值。
文汇报记者 敖军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