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嘉宾 秦朔 第一财经日报创始人
新的市场主体在不断涌现,中国新技术革命正在为未来新一轮爆发进行充电。
■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 实习生 李心怡
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剧烈变化,是“转行”还是“转型”?在日前举行的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的中国管理者沙龙上,这样一道选择题率先被抛出。第一财经日报创始人秦朔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高速发展,国内的新需求已经形成,传统领域企业应当加快自身变革,用新思维连接新市场。
“从供求关系看,中国当前依然面对着产能过剩的考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并不可怕,但如果运用了高杠杆的刺激手段,其实会很大程度上加剧过剩的现象。”秦朔表示,中国已经出现了新的需求,核心问题在于互联网的冲击使得传统供给模式被彻底动摇了。对于出现这样的局面,他直言,传统模式是被自己的路径依赖和对新需求的无视所杀死的。比如,网购侵袭线下零售和批发,大数据和精准投放颠覆了传统的广告业,服务电商重构酒店、旅游、餐饮业,在线教育颠覆传统教育,等等。
“在互联网重塑产业的新格局下,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都会加速,数据传输和计算成本逼近于零,产品极致拓展和快速迭代成为可能。”秦朔指出,互联网思维帮助消费者从参与、个性等新的角度理解产品,用社交、移动的方法理解媒体,用娱乐的方法理解消费场景。“打个比方说,现在互联网电台颇受年轻一代欢迎,通过这个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电台主播,收获自己的听众。”他说,“诸如互联网电台之类的创新,符合整个创业的潮流。在这样的平台上,重新去连接需求,能让每一个个体得到释放,这与传统的、大众化的媒体完全不一样,是为你而定做的,由你选择的。”
不过,秦朔同样认为,传统行业也并非没有未来。中国目前正在优化空间布局,比如正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同时国内制造业已全面升级,且正在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以及网络化、智能化、定制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我国未来的服务消费的空间非常大,从原来的衣食住行,到现在的体验式消费,如旅游、购物、教育、娱乐到医疗、养老、健康等。在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国同样有着规划,很多新的趋势都在发生,比如服务的增长快于工业的增长,工业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传统过剩行业继续低速增长,消费发展势头明显好于投资,消费中升级类产品销售明显快于一般消费品种。新的市场主体在不断涌现,中国新技术革命正在为未来新一轮爆发进行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