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总体要求,以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和更加灵活的人才体制机制广纳天下英才,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优势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总体要求,以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和更加灵活的人才体制机制广纳天下英才,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优势。
必须坚持高端人才海外引进的主导性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当前的上海,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最关键的基础性资源,特别在新的战略坐标下,更加凸显出人才优势的决定性作用。但现实的人才条件确实还难以迅速支撑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任,因为我们面临比较突出的四大结构性瓶颈制约,严重缺乏四类人才:一是缺乏面向全球、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家人才;二是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引领科技创新前沿的科学家人才;三是缺乏掌握最新科技知识、怀揣创新创业梦想的科技创业人才规模化群体;四是缺乏能够调配资源、助推创新驱动发展的风险投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指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坚持高端引进的战略思想。必须客观承认,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实验室、高科技企业,以及科学家、企业家仍然集中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这种格局还将持续较长时期。必须看到上海目前的高端人才队伍与全球一流人才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还要看到培养全球一流的高端人才国内尚未具备充分的条件,同时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没有海外高端人才的带动效应和鲶鱼效应,封闭条件下我们也很难培养出全球一流的高端人才。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上海必须坚持高端人才海外引进的主导性,将其作为长期战略进行部署,这方面需要好好向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学习。
要打造出“创业上海”的形象和人文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一方面,要实施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除了要进一步降低永久居留申请门槛,消除就业限制,赋予其更多国民待遇,提供国际化的宜居宜业环境外,特别要努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筑巢引凤政策。要进一步创新现有的高科技园区政策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政策,在特定的大学、科研院所、高科技园、高科技先锋企业、风险投资机构、文化创意机构等,围绕打造一批海外高端人才工作平台这一战略要务,以战略的投入、特区的政策、特别的配套,大力提升海外高端人才工作平台的创新力和影响力,不断吸引到全球一流人才的加盟,进而培养出更多全球一流的顶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另一方面,要实施更加灵活的国内人才引进政策。要把吸引、留住怀揣梦想、闯荡上海的青年科技创业人才作为重点,以更加开放、开明的心胸和更加贴近、扎实的关怀,吸引广大全国各地科技人才到上海创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打造出“创业上海”的形象和人文。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四项政策”,即解决创业者有所居的安居政策、解决科技成果更快转化的创业孵化政策、解决创业更易起步的创业融资政策、解决低成本用工的社会保险补助政策。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破除不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把人才评价权、使用权和成果转化权“放”给创新主体。对科技创业人才的评价,要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机构及风险投资家的作用;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评价,要改革现行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积极引入国际通行的评价理念、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破除传统的人事制度,进一步下放用人自主权、分配自主权,促进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双向流动。下放成果转化处置权,减轻中间的税费负担,让科技创新者可以充分获取创新回报。
特别关注创新创业系统的六个生态元素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更加重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以前我们习惯于用政策创新、政策力度手段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诸如税收优惠、项目资助、廉价土地等手段的作用已经比较有限。现在的人才引进工作,要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人才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环境的竞争,也可以称之为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竞争。硅谷被称为是创业企业的栖息地,这个栖息地是个复杂系统,涉及土壤、气候、水源、植被,还有生物的多样性等多个生态元素或生态链,它们互相之间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大系统。同样,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创新创业,也要打造多个生态元素。为此,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特别关注六个生态元素,即: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集群发展的高科技先锋企业、开放的大学和科研院所、集聚的创业资本和风险投资家、专业服务的孵化器、多元融合的创新创业文化。
文/王振(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