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贵
核心观点
作为经济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全球顶尖层面的分工中拥有一席之地并切实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就必须锻造中国“金融资本力”。而从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业价值链获益程度的角度来说,中国亟须培育可与汇丰、高盛匹敌的超级金融资本。有了这些金融力量工具,才有可能利用其对全球金融定价和金融系统稳定的影响力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备受关注的银行业“混改”大戏近日正式启幕——交通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该行深化改革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将在坚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优化股权结构,探索引入民间资本,探索高管层和员工持股制度。另有媒体报道,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也将启动各自的“混改”方案,建行董事长日前已明确表示,计划引入大型民营企业入股。由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预计此轮银行业“混改”将在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改革史上留下一记极具指标意义的烙印。
市场任务与机会清单繁多
中国银行业此轮改革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如果说从1994年启动市场化改革到2001年迎来“入世”,再到2012年十八大开启全面深化改革这18年间,中国银行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将自己打造成合格的市场竞争者。那么,随着2013年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意愿与能力的显著提升,摆在中国银行业面前的战略使命陡然增加,市场任务与机会清单更是应接不暇。无论是人民币离岸中心尤其是人民币清算中心的全球化搭建,还是双边或多边自贸区的稳步推进,乃至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不断推出,以及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与跨境并购的跨越式发展,都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时间窗口,亦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艰巨历史使命。
但是中国银行业迄今为止的国际化能力建设,与国家需要以及国际市场需求存在着巨大差距。截至2013年底,18家中资银行共在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127家海外分支机构,总资产1.2万亿美元,海外分支机构总和不及汇丰的海外分支机构数量,总资产也只相当于汇丰银行亚太区的资产。尽管最高决策层近年来通过高水准的首脑外交为中国银行业开拓了大量海外机会,但长期在国内市场“躺着数钱”的金融机构显然跟不上政府的步伐。去年密集推出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丝路基金等中国版多边金融合作平台,在相当大程度上正在倒逼国内银行业尽快提升国际化能力。至于具有改写全球货币版图能力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不仅将持续提供人民币全球清算、跨境投资、境外个人人民币业务、人民币衍生工具发展、跨境人民币贷款等业务,更是倒逼中资银行适时推出更多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人民币资产和业务模式。
国际压力与水土不服并存
毋庸置疑,中国银行业改革这些年来成绩显著。一个显性的证据是国有银行的指标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在衡量银行业竞争力的资本充足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以及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等关键指标方面,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均有显著改观。中国工商银行更是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也最赚钱的银行,其2014年的利润总额达到450亿美元。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家看起来最赚钱的超级企业,其主要利润来源是利率尚未真正市场化背景下的存贷差。中国工商银行2014年在海外市场取得的税前利润仅仅为30.23亿美元,不及国内市场利润的十分之一。这与美欧大银行动辄40%的利润来自海外的数据相比,显然不在一个层级上。按照国际标准,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代表的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全球3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排名中居于第四层级,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在国际化网络建设、IT系统建设、产品与企业创新以及风险管控方面依然较为落后,特别是属地化管理水平更为落后。而美英等国的大银行在这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成熟的管理体系,来避免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这种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的“本土化”战略真正实施起来却殊为不易,它不仅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制度化的管理系统,还需要一大批具有跨国家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全球化经理人来实施。而这种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恰恰是中资银行目前最欠缺的。
目标在于锻造“金融资本力”
因此,由交行“混改”启幕的中国银行业“二次革命”,是在经济全球化的逻辑框架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应国家发展战略,通过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力图将自己打造为服务于国内经济转型与国际行为边界拓展的全能型金融资本的一次重量级尝试。改革的目标指向不仅在于显著提升中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更是在中国经济日渐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过程中锻造中国“金融资本力”。
作为经济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全球顶尖层面的分工中拥有一席之地并切实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就必须锻造中国“金融资本力”。而从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业价值链获益程度的角度来说,中国亟须培育可与汇丰、高盛匹敌的超级金融资本。有了这些金融力量工具,才有可能利用其对全球金融定价和金融系统稳定的影响力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如今,全球金融面临新的洗牌,中国必须构筑能够全方位参与金融分工的种子选手,迫切需要总结以往金融发展的经验,镜鉴美欧金融业教训,前瞻性地分析全球金融竞争的未来生态,以制度创新和人才培育为牵引,以深层次改革为牵引,切实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快业务创新和国际化能力建设,并稳步提升对国内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回报和服务品质;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体,海外市场与多边国际金融机构为依托的“一体两翼”经营格局,力争将中国银行业打造成拥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真正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世界级金融企业。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教授)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