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作为“互联网+”热潮下国内举办的首个综合电视节,本届上海电视节浸润在浓浓的互联网底色之中。如何应对网络挑战,在融合中创造电视产业的机会,成为电视节上最核心的话题。
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究竟能创造什么?去年,在上海影视双节的论坛上,一位影视行业掌门预言“影视公司未来都将给BAT打工”,也就是说影视行业的内容做得再好,也无法跳脱网络渠道。而今年,业界人士讨论更多的则是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内容、渠道、用户缺一不可的“互联网+”电视产业新逻辑。
聚焦“网络融合”,打造国产品质剧的困局和机遇在哪里?
一年7000集网络剧上线,将如何影响电视产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电视产业真的只能给网络平台打工?本届电视节让界内最为关注的核心话题是“一剧两星”和“互联网融合”,电视圈、电商圈、视频网站等业内人士齐聚上海,探索电视产业升级,而升级所需的跑道恰恰是以往更多以对手形象出现的互联网。
今年参评参展的千余电视节目中的佼佼者,无一不是凭借过硬内容,在多平台获得肯定的作品。以获得提名的优质国产剧为例,“品质剧”无论是在传统电视荧屏还是网络视频客户端,都不输人气。其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不仅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收视率位居前两名,在各视频网站和客户端的总点击更是超过20亿次。同样,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也培养出一批在网络追剧的粉丝。而聚焦当下社会生活的《嘿,老头!》等获得提名的作品也都在社交网络中引发话题。参加展播的英剧《波尔达克》等优质海外剧,也都是开播之后一直被网友高频讨论的作品。
视频网站不仅是电视剧二次传播的平台。互联网企业已经渗透进入影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在“一剧两星”背景下,面对电视剧行业目前存在的困局和机遇,互联网也将为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本届电视节主论坛就以“视频网站破局”为题,将对互联网环境中影视产业的焦点话题、现象进行剖析辩论。曾被电视产业视为最大对手的视频网站,将如何发挥新的鲶鱼效应?
聚焦综艺,从引进模式到中国原创的路怎么走?
今年暑期,将有30档综艺节目亮相荧屏,而网络综艺节目全年累计将超过150档。综艺节目不仅大大提高了电视机开机率,也成为互联网争夺的热门资源。在许多电视人看来,综艺节目正在成为改变电视行业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本届上海电视节的另一重要议题是聚焦综艺节目,不仅首次增加综艺评奖板块,而且还将通过“中国模式日”和“明天的综艺节目”两大论坛探讨综艺节目的产业发展。
有分析认为,综艺节目的强势来自针对市场的创新。昨天,本届电视节“中国模式日”论坛率先举行,为影视双节开幕预热。所谓模式就是建立在市场调研基层上的工业化节目制作方式。入围本届综艺板块的“非诚”“兄弟”“爸爸”等综艺节目的崛起,正是得益于模式和市场的良性互动。而在过去10年间,国产综艺节目也完成了从山寨模仿到引进模式,再到原创模式的转变。随之而来的则是广告投放、竞争机制、制作播出关系的变革,综艺节目被业界视为观察中国电视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样本。
不过,在感叹综艺节目“全盛时代”来临的同时,业界也不乏担忧:“现象级节目”依然摆脱不了国际模式;大量同题材节目的出现,也让荧屏缺乏独立创新。本届电视节“明天的综艺节目”论坛,将探讨如何在工业化生产方式下,借市场力量推动中国电视原创的发展。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