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第七版将于2019年出版,总体篇幅与第六版大体相当,计划收单字约1.8万个,条目约12.7万条,彩图1.8万幅,总字数约2000万字。其中,普通语词条目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百科条目约占全书三分之二
■第七版将同步推出纸质版、网络版和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掌上《辞海》,并尝试推出一般内容的公益性使用,助力全民阅读
它成为学者案头必备的权威工具书,也成为教育机构和家庭满足教育学习求知需求的大百科——它就是《辞海》。1936年初版问世以来的近80年间,累计发行数百万套,服务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昨天,《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在沪启动。
将于2019年出版的第七版,总体篇幅与第六版大体相当,计划收单字约1.8万个,条目约12.7万条,彩图1.8万幅,总字数约2000万字。其中,普通语词条目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百科条目约占全书三分之二。
“对真理怀有敬畏之心,力求认知与时俱进。”87岁的巢峰是第七版的常务副主编,他说,如果时间是历史和时代的步伐,那么《辞海》就是历史和时代的脚印。“时间不停往前走,《辞海》的脚步也必须紧跟前沿踏实迈进。”
第七版《辞海》定位于“守正出新”,在业内人士看来,“守正出新”也是《辞海》在各种线上搜索引擎、手机查询便捷的互联网时代,依旧具有无法取代的权威感的原因。而《辞海》的权威感不仅来自制作词条的素材是各学科科研的结晶,更在于它紧贴社会发展变迁之需求和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
权威感来自一丝不苟字斟句酌的严谨作风
“对不对,查《辞海》!”这句话是《辞海》出版至今获得的读者口碑。距1915年近代著名教育家陆费逵动议编纂,至今已过百年。巢峰透露,为了让词条和注释经受考验,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在《辞海》编纂者新老更替中薪火相传。每版的编纂内容都反复加以提炼和概括,并经一次次审校而成,引文或数据,都要逐一核对;哪怕一个标点符号,也需认真推敲。这也让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辞海》显得尤为珍贵。
“如果仅是一般性浏览,上网搜索下略知一二可作参考,但是做学问还是要寻求权威来源。”一位辞书出版界人士告诉记者,尽管互联网有速度优势,但是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注释,并不能完全满足严肃的求知、科研需求。这位出版人和编辑团队通过数据比对发现,某网站百科超八成词目释义照搬自《汉语大词典》《辞海》,而且为了躲避抄袭之嫌,不少词条的义项要么颠倒顺序或混拼,要么索性割掉一些,这对读者去伪存真获取知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和误导。
《辞海》在快速反映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稳定性和科学性。《辞海》副主编陈昕告诉记者,“《辞海》的现代性并非体现在见新词就录,更重要的是在对所收录的词条做出准确而科学的阐释上。”对于词的收录,凡是正在发展或经常变动的词目暂不收入。收词需经一定时间的沉淀和锤炼。
值得注意的是,《辞海》第七版将同步推出纸质版、网络版和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掌上《辞海》,并尝试推出一般内容的公益性使用,助力全民阅读。
“十年一修订”紧贴社会发展变迁之需求
“《辞海》不是天书,不可能不犯错。”巢峰认为,金无足赤,书无完书,《辞海》里的知识点同样会陈旧老化。真理的长河无止尽,因此,在真理长河里探索前进的过程也是无止尽的。1981年,《辞海》确立“十年一修订”的制度。这意味着每隔10年,这本集单字、普通词语、百科名词术语及地名、人名、机构名称于一体的综合性大辞典,都要进行增删修订。而这在国内外辞书界,都是少有的。可以说,一次次修订和编纂,既是承前启后,也是探索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从编纂第二版开始,《辞海》作者队伍一直汇聚了国内一流学者,众多当代中国学界精英都投身参与。此次启动的第七版编纂工作,辞海编委会新增了14位副主编、81位分科主编,多为国内学科带头人。
《辞海》的编纂修订吸收了最新的知识成果和最新发现。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拿“抗日战争”来说,《辞海》从第二版收入这一词条开始,其后每个版本都有所修订,到2009年的第六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成为正条,“抗日战争”作为参见条,包括了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整个过程,表述上更加严密。再以《辞海》法学学科为例,2009年第六版中,剔除了已成历史的非法律用语的“公社”“下岗”等条目,废除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失效法规条目;而在接下来的第七版编纂中,将新增与社会大众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法一类条目,尤其是增加“信用卡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等。《辞海》法学学科主编、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谈到,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发展很快,这一变化必然要如实动态地反映到新版《辞海》编纂中,定期修订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辞书内容是“现实的、实用的、不过时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充分发挥引领人们生产、生活和文化求知的功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文汇报记者 许旸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