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秀丽的山城万隆成功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但以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和平发展为要旨的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今天的形势与60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利益遍及世界各地,包括非洲大陆。非洲对于中国不仅具有政治利益,而且有重要的经济和安全等利益。非洲大陆的首要任务则由60年前的追求民族解放,过渡到今天的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合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200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在2013年达到25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经济增长、乃至非洲复兴的重要推动力。此外,中国在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积极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今年又向南苏丹派出成建制的700人的维和营。
与此同时,在当前新形势下,中非合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从外部来看,传统大国在中非合作大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关注非洲。美国2007年设立非洲司令部,去年又召开了美非峰会。近年来,美法等国加强了对非洲的军事干预。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加强了对非合作,与中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态势。从内部来看,中国在非洲有2000多家成规模的企业,还有众多的个体户,他们在促进非洲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与非洲当地民众争利的现象。每当非洲国家发生排外骚乱,中国商家往往受到影响。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非洲方面对中国的期待也在不断增加,不仅希望中国在援助非洲上出台更多的举措,增加援助的力度,而且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方面都希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非洲的舆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在西方非政府组织的渗透和影响下,加之中国企业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新殖民主义”论调在非洲有一定的市场,近年来一些非洲国家收紧了对中国人的签证政策。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重视中非合作。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访问了俄罗斯和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布)等三个非洲国家,提出了“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和深化中非合作的“真”、“实”、“亲”、“诚”四字方针。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了深化中非合作的“461”框架,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将六大工程(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境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和三大网络(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作为中非合作的重点内容。
在当前新形势下,推动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已经逐步明朗:首先,树立新型的义利观,以真诚的态度解决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对非让利、多予少取、先予后取”。第二,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实现中国与非洲的共同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与非洲的产业对接,促进非洲工业化。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深化与非洲的三大网络的合作。第三,加强与非洲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如应对气候变化和大规模传染性疾病。2014年,中国在帮助西非三国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行动中,表现积极、行动迅速、力度很大,赢得了国际声誉。第四,加强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奠定中非合作的基础。因为,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既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在以上基础上,与非洲构建命运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共同实现中国梦与非洲梦。
文/张忠祥(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教授)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