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属性所系,也是学校企业联手的培养所在。
把企业作为“工地”,把工地作为“岗位”,把岗位作为“工位”,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视企业为教育的“生命线”,作为办学的“基准线”,从学生将来面对的建筑行业和工作的企业需求出发,进行了高层次、宽领域、强力度的校企合作,产生了极大的效应。
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三年,学校先后与上海建工一建、二建、五建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实施“订单式”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共同组织教学,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学生毕业后全部到相关企业就业。在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有60%以上的学生实施订单式培养,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此外,学校建立由企业、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开展“订单式”培养的同时,学校也先后同上海市职教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开展水电工、钢筋工、装饰工以及施工员、测量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培训与考证。在学生中实施“一张文凭,多张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岗位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近两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稳定率超过80%。
作为教育部、建设部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建立钢结构整体移位技术、地下空间盾构掘进技术、工程造价、室内装饰和建筑安装等校内实训项目,取得丰硕成果。钢结构整体移位技术获得上海市教委科研成果二等奖、建筑安装地下空间实训项目获得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地下隧道掘进机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上海建工集团科技成果三等奖。
瞄准市场需求:为校企合作“定位”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筑业的发展对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业面临大发展
“十二五”末,上海有望贯通市域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总里程将达到近120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600公里。上海住房建设将达到约1.25亿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建设2300万平方米、廉租房公用房建设2000万平方米、重大工程配套拆迁安居房建设2000万平方米,总数达到6300万平方米。供应保障性住房100万套,推进2个200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节能改造4000万平方米。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需要大批的技能型人才。
建筑业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总量约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9%,远低于全国其他行业18%的平均水平,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必须实现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翻番。根据测算,全国实际需要400万人以上,上海需要10万人以上,缺口很大。
据统计,2013年上海建筑职教集团内中高职院校建设类专业在校生约5000余名,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建工学校通过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和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建筑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实现98%就业。
各种学历层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一直是各类建筑企业(包括设计、施工、监理及房地产开发等)主要的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具有专业技术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适应专业岗位多的优势。具有中职学历的建筑专业人才,比较适合担任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施工项目第一线的较多职业岗位,其中包括技术员、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安全员、测量员、试验员及关砌、木工翻样、钢筋翻样等,经过几年实际工作的锻炼,比较优秀的人员还可以担任二三级施工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的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等职务。目前,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职学生的岗位定位是:一线操作人员占41%,一线管理人员占54%,其他占5%。
中高职贯通探索
近年来,学校根据上海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快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力求使专业设置能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学校即坚持依托行业,融入建工,服务社会,把学校办成具有鲜明建筑行业特色,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院校。近年来,学校逐步淘汰部分社会需求已供大于求的非主干专业,新增建筑类专业,使学校的建筑类专业学生达到80%以上,能基本适应企业需求。
为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学校自2011年起先后开展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2014年新生入学数已占招生数的30%,为实现以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为主的转变打下扎实基础。
学校提出继续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建设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三个重点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校协合作方式不断完善三个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建筑装饰设计方案图绘制等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17本校本教材的建设工作。重点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85%,重点专业招生总规模每年保持在招生计划数的70%左右。
完善机制保证:为校企合作“定规”
校企合作要持续发展,必然走制度化的道路。为此,学校从多方面进行了努力。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由企业分管领导和学校领导参与。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每年就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等进行探讨,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行业标准的制订、教材编写等。同时,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开展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专业培养模式研究、专业(技能)方向研究、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研究、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研究等,开展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等方面工作的机制建设研究。
成立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人事部门经理参加。每学期就学校的专业优化、教学计划调整、学生实习和就业推荐等进行研讨。如近年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大量关砌和翻样等现场项目工程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分别与市建一、二、四、五和七公司等相关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共同拟定教学计划,共同派遣教师,共同实施对学生的培养。近三年通过订单式培养的现场项目工程师有600多人。
学校建立由企业、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根据企业施工一线缺少测量员和钢筋翻样的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开设测量和钢筋翻样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较快地胜任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
学校形成由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如根据建筑施工与安装技术开放式实训中心实训项目建成后需编制配套实训指导教材的情况,学校与企业联手编写《钢结构施工图识读》和《关砌与翻样》等校本教材。三年来,学校教师共编写各类教材达50多本。
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通过上海建工集团承建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的各类大型建筑项目,建立50多个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带教。近两年,学校已安排千名学生到包括上海中心、迪斯尼在内的工程项目参观实习。
实训实习基地每年还安排优秀班团干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加强校企合作。重点加强与知名企业-上海建工的紧密合作,与其下属子公司如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五建集团有限公司等加强对话协商,签订委培协议,建设稳定的校企紧密合作教学实习基地,形成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科学决策机制与运行机制,积极参与上海建筑职教集团建设,促进集团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实现校企在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拓宽深化渠道:为校企合作“定单”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建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之路。
探索“学校+名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加强与知名企业--上海建工的深度校企合作,开展建筑行业施工工艺与安全管理方向、工程质量与材料检测方向人才需求调研,编写培养方案。--形成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学校+名企”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扩大“订单式”人才培养覆盖规模,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五建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筑施工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安全员、施工员(钢筋翻样岗位)、测量员“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全程参与的深度合作,基本实现校企在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最终实现校企双赢。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6%,就业率99%。
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学校及时调整了课程设置,在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建筑装饰等专业中试行了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校内专业教学后直接到企业实习,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如此循环往复,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职业技能,普遍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校企合作开发专业精品课程和特色校本教材
学校根据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先后组建了建筑CAD、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装饰方案图绘制等18个课程教学团队,由学校专任骨干教师、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共同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制定课程实施标准,共同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和校本教材编写。
近几年,校企合作开发完成了5项国家及上海市专业教学标准,3门市级精品课程和8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运用网络资源平台,建立了18门核心课程网络资源库。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撰写和发表的论文25篇,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7本,开发校本教材38本,其中3本教材被评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开发的5个实训软件还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著作权。
完善教材选用与评价制度、教材建设与管理规定,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校企合作编写《地下矩形通道非开挖施工技术》、《建筑CAD》、《计算机辅助钢筋翻样职业技能训练》和《建筑工程测量职业技能训练》4本校本教材。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操作技能,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仿真等信息化方式推进课程项目教学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在《建筑工程绘图》、《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钢筋翻样与加工》和《建筑工程测量》等4门专业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模式实践,形成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教学模式改革成果。组织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教师说课评课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德育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根据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教育相对接、日常管理与企业化管理相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学校将上海建工集团“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科学、合作、进取”的企业精神,“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的企业作风编印成书,作为开展德育的载体,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帮助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文化。
针对近年来在校生中外省市学生多、困难家庭学生多、住校学生多等情况,结合建筑类专业的就业职业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环境艰苦、团队合作要求高等特点,将“诚信融合、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融入到德育教育中,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学校管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来自现场 校企合作出人才
2014年3月25日,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上传来喜讯,学校许飞成功当选为“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全国中职系统共有15名同学当选,上海市榜上有名的仅有包括许飞在内的两名同学。
许飞同学是学校2008年级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这位来自江苏兴化农村的孩子,在读期间,享受了学费全免。为了回报国家对自己的大力帮助,许飞同学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在自己的四年中专学习生活中留下一个又一个闪光的足迹:2009年他荣获了由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FTE)主办的全球青年创业精神大奖,2011年他荣获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一等奖,多次获上海市一等奖学金。
2012年毕业后他自主创业,成立了上海质鼎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他的成长故事感动并激励着广大在读的中职生,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魅力中职生”。
画外音 让学生找到具有前途的“市场”
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企业需要,这是实现高效率育人的根本。
在我们看来,中专校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具有多重的意义。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企业是通途,作为连接社会、市场的中介,企业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校企合作,解决的不仅是人才对路的问题,而且是学校发展的问题。
学校提出“服务行业、互利共赢、三方互动”的原则,定制适合学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学校通过企业的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行业协会可作为第三方管理,客观对学生做出考核评价,并开发岗位技能证书考核。学校提出校企合作方式为:订单管理、工学交替、岗位见习、实践基地。
让学生找到具有前途的“市场”,校企合作有利于他们真正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承担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