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在医院里要加派警力,但这会否造成就医者的紧张情绪?对危害医疗安全的“医闹”建立“黑名单”,不再享受“先看病,后付费”的优惠,但这是否有违人道主义?
昨天,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医学生走进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模拟立法过程,围绕“关于本市医疗机构安全防范管理”的模拟议案,医学生们在激烈交换观点的同时,也体会着法治精神的意义。
自编议案“强化医疗安全”
这份模拟议案,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经过网络自发报名、层层筛选的89名研究生和本科生自行编写的。
历时数月的前期准备,模拟议案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强化警医联合共筑医院内部“安全网”、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防范意识与能力、保证医院维持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保卫人员、增设医患分离区,加强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在医院内增设医疗疏导的志愿者岗位、建立健全市民就医信用评价体系等。
如同真实的人大立法现场,学生们在现场讨论环节观点不一。“作为人群密集的公共区域,医院可作为巡特警大队的固定执勤点,警务人员可与院内保安联合执勤,加大重点时段,比如前半夜,以及重点区域,比如急诊室、输液室等的巡查力度,但设想一下,大量警力调配到医院是否可行,这是警力配置问题;第二,警员频繁出现在医院,会不会增加病人的恐慌,不利于健康。”学生黄露克说,他是模拟警方的有关人员出席这个立法会的。
为加强自我保护,越来越多学生形成的共识是:医务人员必须强化法律意识,认识到医疗文书作为责任免除的依据。对此,就有学生提出,这种法律意识的强化,会否造成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医生的过度保护进一步降低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度,这又该怎么办?”学生曾华甦提出。
“就医黑名单”交锋最激烈
学生们围绕建立“就医黑名单”的观点交锋最为激烈。
根据这份“模拟议案”,“代表们”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对市民就医行为进行等级化评价,杜绝“医闹”行为在医疗单位泛滥。具体做法包括政府联合本市各家医疗机构建立市民个人就医信用档案,对医疗信用较高的患者,下次就诊给予手续简化、费用优惠等鼓励措施;而危害医疗安全、恶意欠费、社会诚信等级低的患者,建立省、市、县等各个级别的“黑名单”管理系统,以后在任何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不再享受“先看病、后付费”的优惠措施,并将联合医保、公安、金融等部门,将其行为列入社会诚信不良记录。问题严重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有学生认为这才是“惩恶扬善”、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切实保障。但也有学生提出质疑。“如果有人因为一时冲动在医院闹了闹,或者因为一时缺钱,就被拉入‘黑名单’,在其他地方无法‘先看病,后付费’,这是否有违医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学生董霄说。也有同学认为,恶性伤医是可恶的,是违法的,但就医信用体系也可能有违我们的医疗行为规范,“中国医者的行医规范中明确写到要以人为本、救死扶伤、大医精诚”。
在立法框架下表达诉求
医科学生进人大,议题是学生自行拟定的。这大概是这群“未来医生”最迫切想探讨的问题,在宣读模拟草案时,一名学生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发生11起恶性伤医事件,35人伤亡;2013年,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发生16起恶性伤医事件;2014年,根据公安部的消息,全国打击“医托”、“医闹”事件67起,涉案嫌疑人209人。
“原本我对人大的印象停留在课本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句话。”博士生赵艳君说,作为一名医学生,治病救人之外,很少会去考虑法治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但参加这个活动后,感受到法律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比如今天我们模拟的决议,和我们今后的职业环境密切相关!”经由观点交锋,同学们也意识到“立法的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它让各方意见得以最大程度地呈现,最后也将是各方意见的平衡,任何人要在立法框架下合理表达诉求。”有学生这样说道。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