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嘉宾
肖焕禹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王才兴 上海市体育局法规处处长
黄海燕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杨扬 国际奥委会委员、飞扬冰上俱乐部创办人
体育转型创新 市场应唱主角
黄海燕:《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核心是深化体育改革,中国体育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发展体育产业,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核心资源不再由体育部门垄断,要加大社会资本介入。
体育市场的培育应是多元的。企业是产业主体,需要做强做精。但中国体育产业的“主力军”是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1%,缺乏大型品牌企业。同时,社会组织发展缓慢,通常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大多还在“等、靠、要”,市场运作能力不强。相比之下,国外很多非营利性组织在体育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NCAA一支球队的年收入就高达1.5亿美元,市场化程度很高。
肖焕禹:完全由体育部门办体育是值得反思的误区,应跳出这个思维方式,进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推动体育社会化、市场化。
发展体育产业,需要让市场、社会在资源配置上更充分地发挥作用,让更多核心资源、优质资源进入市场。以场馆为例,日本的大型体育场馆多为大财团所有,负责投入和运营,政府只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而我国,体育场馆的运营在市场化方面还有很多差距。杨扬运营的冰场是很好的范本,政府把场馆交给专业的社会资本来运营,实现了“双赢”。
优化产业环境政府须搭平台
王才兴: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还存在体制性、规模性、结构性和政策性等问题,要大力发展,必须加快体育转型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市场有市场的规律,对于体育行政部门而言,相比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产业方面的工作面临最大考验,需要更加懂得市场和经济规律,了解企业和群众需求。
作为政府,要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好的平台,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消费者;要维持市场秩序,出台监管政策,该支持的支持,该制裁的制裁。政府要引导市场,而不能左右市场;要“抓”产业,而不是“办”产业。
此外,体育产业如果只靠体育部门管,势单力薄。企业面对的是整个市场,如果各领域间竖起一堵堵“墙”,企业会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发展体育产业需要政府推动合力形成,融合发展,让金融、科技等为体育产业插上“翅膀”。
黄海燕: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政府要开放现有资源,简政放权,提高在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方面的水平。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本体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仍以体育用品支撑,占比约80%。要达到“2025年总规模5万亿元”的目标,需依靠体育服务业快速增长,而这恰是非市场因素干扰比较多的一块。很多中小企业,本来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还很难享受到金融服务,发展壮大面临困难。政府应提供更宽容的环境、更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如采取科技园区等类似形式,给予体育产业更多扶持。
此外,体育产业的相关数据严重缺失,统计指标没有细分,没有贴近市场。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系统和数据中心,来支撑体育产业的发展。
杨扬:过去这些年,感觉做体育产业都是自寻出路,没有很好的政策支持,时常碰壁。如果政府以主动服务为思路,给予更多政策引导和扶持,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会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从我自己运营场馆的角度来看,能耗费、场馆租金和人员经费是最大开销,与场馆运行紧密相关。此前也曾有政策提到税费、能耗补贴等问题,但在落实层面遇到很大困难。《意见》出台后,我们看到了曙光,但未来这些扶持性补贴和政策如何“落地”仍是关键。
另外,体育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但社会化俱乐部的人才培养存在空白。大部分运动员退役以后,宁可拿着不高的薪水留在体制内,也不愿到社会化俱乐部担任教练。因为社会化俱乐部缺少从业资格认定,没有培训和考评标准,也得不到身份上的认同。如果政府能提供一个支持系统,取消体制门槛,让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不再只面向体制内,而是向社会开放,同时制定出统一的资格认定标准,那么对于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帮助运动员退役转型以及社会化体育、大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汇报记者 谷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