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和女儿接下某点读机广告
首期节目全国收视率超过2.43%,意味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开篇吸引了3000万电视观众,加上一天内超过6000万的网络播放量,《爸爸去哪儿2》成功地抢占了注意力经济的先机。有观众就意味着有市场,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萌娃星爸”,则是广告商眼中的最佳代言人。
某广告论坛上,网友列出了《爸爸去哪儿》中爸爸和孩子的代言广告视频。“萌娃星爸”代言广告几乎无所不包,大多数和孩子有关,但是也有不少只是勉强打出“家庭概念”:张亮和天天代言感冒冲剂、厨具;林志颖和Kimi代言旅游网站,以及王诗龄客串出镜共同代言的饮品;郭涛和石头代言积木等。据说,从第一季收官,田亮和女儿接下某点读机广告算起,第一季中的5对父子父女,已经出现在至少10个品牌广告之中。有业内人士估算他们的广告代言费用“起步价”为300万元,高的则过千万,甚至传出有“萌娃”一家三口受邀1500万元代言某饮料。
不过,从在《爸爸去哪儿》中的本色“出演”,到为品牌广告商业代言,商业上的成功拓展正在给“萌娃星爸”,以及数以千万计观众的家庭教育提出挑战:明码标价的广告代言,是否会对孩子造成过度消费?亲子真人秀中父母对孩子说的“不攀比”、“不炫耀”,在千万广告代言面前是否会不堪一击?
《爸爸去哪儿》之所以走红,用英国《金融时报》的话说是因为聚焦中国“第二代小皇帝”的成长——他们大多数衣食无忧,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观众包括年轻的父母,都想知道这群四五岁的孩子,是否会变得更加娇弱、幼稚,是否会以自我为中心。中国的电视学者认为,《爸爸去哪儿》走出城市的节目设置,恰恰成为测试“第二代小皇帝”的绝佳环境。有学者认为,类似设置乡村烧饭、买菜、捕鱼、露营等环节的“游戏闯关”,正是剥离熟悉的物质条件之后的“人文试验场”,现代人除了要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还要学会和父辈、平辈相处,以及处理好和更多陌生人的关系。这不仅需要生活智慧,更需要人文素养的积累和学习。
不过,和亲子秀中“受苦受难”的本色“出演”不同,萌娃代言广告时却能拿下7位数的佣金。孩子在生活中无法回避商业社会的影响,面对可谓天价代言,会不会产生“负能量”,值得亲子真人秀产业链上所有人,尤其是荧屏内外的父母深思。
有理由为童星的天价代言产生“名利攀比”而担忧。从事少儿节目策划的叶超说,小朋友喜欢比较、炫耀是正常心理,“孩子互相攀比时,成年人需要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而不能用语言或表情加以鼓励,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媒体平台上,更不能诱导孩子‘炫富比名声’。”过于功利的话题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学教授张海燕表示:“过早引入成人化的评判标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和压迫。”浸泡在与年龄不相称的竞争、攀比形成的焦虑情绪中,由此获得的“成就感”并不真实,过于“商业化”思维方式,对孩子也是种伤害。
文汇报记者 王磊 张祯希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