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恩在这本科幻史巨著里,详尽介绍了从史诗文学直至1975年的千年科幻史,并尝试为读者解答“何为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又是如何改变了世界”等问题。现实世界与科幻世界创造了彼此,在科技每天都将人类的想象变为现实的今天,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的脚步。
《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
[美]詹姆斯·冈恩著
姜 倩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出版
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作为彼时的一种小众文化,中国科幻由西方舶来品至本土化改造,从断代承继到文化输出,其重大转变不仅让科幻文化再次进入到公众视野,也让学界对科幻史的研究成为一门显学。
时空仿佛遥相辉映。1970年代,英语世界科幻盛行,科幻史著作频出。1973年,英国作家布莱恩·奥尔迪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出版了《千万年大狂欢》,由此促进了学界重新审视科幻的文学价值。两年后,美国作家詹姆斯·冈恩出版了科幻史著作《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由此奠定其科幻研究泰斗的地位。
不同于奥尔迪斯对科幻中文学价值的挖掘,在《交错的世界》中,侧重于关注科幻与各时代科技变革及文化媒介传播交互影响的冈恩,开篇就将科幻史的时间长度拓展至数千年前,一举打破大众的传统认知。
▲制图:王梓含
古代科幻与准科幻时代
书中先是溯及了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在内的神话传说、史诗文学等西方早期幻想文化产物,并对由此催生出的柏拉图的《理想国》,卢奇安的“月球旅行”讽刺作品《真实历史》加以介绍。
随着西欧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兴起,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开始普及,文化媒介经由远古史诗文学的泥板石刻到莎草羊皮,逐步向早期精装纸书过渡,知识与文化也开始向普罗大众深入传播。
在这一背景下,冈恩列举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1516)的发表及望远镜的发明(1608)两大事件,挖掘出了一系列早期准科幻作品。他们受“卢奇安式星海航行”与“莫尔式乌托邦”的启发,由此创作出一部部阐述科学观测或传播乌托邦思想抑或是对当时社会批评讽刺的作品,其中包括伽利略的《星座信使》、开普勒的《梦》,以及斯威夫特的《格列夫游记》等。
这些作品如同构造出了一个个零散的“另外的世界”,却难以与现实相交错。直到18世纪中期,当西方的工业革命到来时,科技变革改变了一切。其影响又反向促进人们对未来的全新推断与展望。诚如冈恩所言:“世界上早就存在先知。”
从哥特式科学传奇到廉价杂志时代
19世纪初,伴随着欧洲电学的突破式进展,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出了大名鼎鼎的《弗兰肯斯坦》。小说中,科学怪人依据电学研究,另类再现了古埃及神话中的拼尸仪式,并以哥特式科学传奇的基调审视了人造生命这一行为,反思人造怪物的成长悲剧,被冈恩称作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
同样擅长撰写哥特小说与科学传奇的还有美国作家爱伦·坡。当1775年梅斯梅尔的“催眠术”作为一门潜在“科学”在欧洲大行其道,并漂洋过海席卷美洲之后,坡创作了包括《催眠揭秘》在内的一系列有关“催眠术”的短篇小说。此外,受当时关于“地球空洞说”“气球旅行”及早期登月幻想作品之影响,坡还先后创作了《瓶中手稿》《气球骗局》等一系列科幻作品。
而自幼便怀揣着旅行梦的法国作家凡尔纳,则有幸见证了“19世纪这个工程师塑造世界的时代”。阅读了坡的作品之后,他大受启发,由此创作的《空中历险记》《地心游记》等一系列科幻作品,如今依然能从中窥见坡的身影。
▲电影《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
▲《地心游记》插图:“地心的古怪生物”
不仅如此,师承爱伦·坡的凡尔纳显然比坡更擅长引领这种全新的文学形式,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海底两万里》《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征服者罗比尔》等,通过潜艇、航天炮弹、旋翼飞船等改进或推想式发明,将“奇妙旅行”与“神奇发明”两大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此,冈恩评价凡尔纳“界定了科幻小说,是第一位成功的科幻小说家”。
随着19世纪末西方生产力的提高,文化媒介传播也发生了极大转变,受印刷技术提升影响,大众杂志开始抢占市场,成为适宜科幻小说广泛传播的新媒介。英国作家威尔斯的出道作品就多发表于这类大众杂志上。
而当欧洲因社会矛盾陷入两次世界大战的泥潭,美国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飞速发展。用冈恩的话说,“世纪之交的美国人充满了乐观和自信,美国已经为迎接进步和进步的传奇做好了准备,也为迎接将这些梦想浓缩为富有意义的人类冒险故事的小说做好了准备”。
1896年,低成本的“纸浆纸”廉价杂志在诞生之后即遍地开花。美国作家巴勒斯的《火星公主》最初就曾因刊载在廉价杂志上而名声大噪,从此也让他为世界献上了《人猿泰山》《地心王国》等数十部富有娱乐性的异域科学传奇。这些作品被冈恩认为是一种“强调传奇性的科学传奇”,而“不是威尔斯创作的那类强调科学性的科学传奇”。虽然巴勒斯因此为“廉价小说得到了‘逃避文学’的恶名”,却也通过这些作品“共同交织成一幅有关遥远传奇探险的绚烂画面,这是以往无人做到的”。
正基于此,这类廉价杂志开始走向了类型专业化的道路。1926年,美国移民工程师雨果·根斯巴克首开专业性科幻杂志之先河,创办《惊奇故事》,从此被誉为“科幻杂志之父”,以他名字命名的“雨果奖”自1953起正式颁布,时至今日仍作为世界科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
不仅如此,根斯巴克也是英文中“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及其前身“科学小说”(scientifiction)的发明者,从他开始,科幻小说有了明确的定义,科幻迷也由此找到了自己的“圣地”。
1930年代,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早期科幻杂志在美国井喷式涌现,越来越多美国科幻迷通过根斯巴克及其同行后辈的科幻杂志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交错世界”。
▲《惊奇故事》创刊号(1926年4月)
近代科幻“黄金时期”与“新浪潮”运动
1938年,坎贝尔受聘为《惊奇故事》杂志的编辑,这被视为科幻文坛的又一次重大事件。
自坎贝尔上任后,美国科幻小说正式步入了“黄金时期”,经其手挖掘出的科幻作家以阿西莫夫、海因莱因、斯特金和范·沃格特四位最为重要。
在冈恩看来,这四位作家之所以引领了194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的“黄金时期”,是因为他们各自的创作已然自成一派,并深入人心: “斯特金拥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并找到了极具个人特色的主题。范·沃格特创造了科学神话,他把科学故事当成魔法来写,或是把魔法写成了科学。海因莱因撰写了关于今后200年的‘未来史’,对一个又一个主题进行了权威的论述。阿西莫夫创造了一个帝国,帝国分崩离析后新的文明从中产生,由此架构出人类遥远的未来史;与此同时,阿西莫夫还树立了科幻小说对人和机器的看法。”
伴随战后“核能时代”的到来,科幻杂志为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带来的繁荣,也带动了科幻图书出版行业取得突破性进展,1950年代,市面上的科幻选集变得越来越多。此外,以《太空漫游》《星际旅行》为代表的科幻电影与科幻电视的发展也有着可观的前景。
▲《奇幻与科幻杂志》(1950年12月)
▲《银河科幻小说》(1963年10月)
1960年代中期,随着西方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科幻界也开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浪潮运动。新浪潮科幻作家以英国的《新世界》为主阵地,代表作为巴拉德、奥尔迪斯等的作品。在冈恩看来,“新浪潮科幻不只是对科幻小说当中业已成为主流的科学实证主义的反抗,更是年轻作家对时代精神的响应。‘我思故我在’变成了‘我感觉故我在’,这种从理性主义向煽情主义转变体现在了科幻小说当中”。
科幻新浪潮运动也吸引到了不少主流文学界的目光,包括伯吉斯、戈尔丁、莱辛、品钦在内的主流文学作家都因此创作过涉及科幻的实验性作品。
此外,当科幻疆界日渐拓宽,一些经典科幻作品也吸引到了更多的普罗大众。对此,冈恩列举出了如下作品:“海因莱因的《异乡异客》和赫伯特的《沙丘》的广泛吸引力已经为人所注意,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自1950年代初以单行本形式出现后几乎从未绝版过,而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已经重印了18次之多。除此之外,还有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和布拉德伯里的大部分作品——布拉德伯里也是最早被认可为文学家的科幻作者。”
至此,冈恩在这本40多年前的科幻史巨著里,详尽介绍了从史诗文学直至1975年的千年科幻史。并通过这本《交错的世界》,尝试为读者解答“何为科幻小说、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趋势、科技发展如何改变了世界、科幻小说又是如何改变了世界”等问题。
▲作者詹姆斯·冈恩
40多年以后,世界大不同,冈恩的这部科幻史也有待补充。所幸的是,世纪文景此次出版的《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中文版特别邀请了冈恩教授补充了新的章节,将时间线提至21世纪并充实了亚洲部分,使新版本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新、最权威的世界科幻小说史之一。
现实世界与科幻世界创造了彼此,在科技每天都将人类的想象变为现实的今天,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的脚步。
作者:笔 盖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