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作品的写作和出版方面,作者和编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果没有作者,就没有作品,编辑也就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缺少了编辑,作品也无从出版、发行、传播。所以,在文学界,许多作者和编辑成了好朋友,而且为数不少的作家一人兼任作者和编辑两种角色。鲁迅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他既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文学期刊的编辑巨匠。那么,鲁迅是怎样做好这两种角色的呢?
他一生主编过的文学期刊达10余种之多
在鲁迅的整个文学生涯中,编辑文学报刊是其主要的工作之一,占了不小的比重,他一生主编过的文学期刊达10余种之多。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就对刊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903年,浙江留学生创办《浙江潮》时,鲁迅就特地为之设计了封面。后来鲁迅决定弃医从文,首先想到的就是创办文艺刊物。1907 年他与许寿裳等几位同学在东京着手筹备, 定印了稿纸,拟好了插图,做好了计 划,文稿也已齐备,并将刊物名称定为“新生”。可是正当刊物要出版的时候,有人偷偷溜走了,还卷走了资金,答应供稿的人也不知去向,只剩下鲁迅、许寿裳等三人,于是,《新生》夭折了。
鲁迅于1909年回国,1912年5月到北京,在教育部任佥事和科长。1918年, 鲁迅参加了改组后的《新青年》编委会,这是我国近代第一本革命刊物,旨在提倡科学与民主,编委会成员还有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刘半农、钱玄同等。鲁迅第一篇成名小说《狂人日记》就发表于此。其后,鲁迅兼任了北大、北师大、女子高等师范讲师。1924年,他与孙伏园等人发起成立“语丝社”,创办《语丝》周刊,鲁迅任主编,其宗旨是“催促新的产生, 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 则竭力加以排击”。在这本杂志上,鲁迅发表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小说《离婚》等。1925 年 4 月 , 鲁迅支持文学青年成立未名社,创办了《莽原》周刊并任主编,内容大多是短篇创作或翻译。鲁迅在《莽原》上发表了《朝花夕拾》及其他多篇小说和杂文。
1927年10月初,鲁迅到达上海。创造社郑伯奇、蒋光慈提议和鲁迅合办一个刊物,鲁迅欣然允诺,并说可以恢复已停办的《创造周刊》。12月3日《创造周刊》复刊,由鲁迅领衔。12月《语丝》也在上海复刊 , 先后由鲁迅和柔石主编。1928年6月 , 鲁迅与郁达夫主编的《奔流》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以发表翻译作品为主。鲁迅译作《苏俄的文艺政策》即发表于此。1928 年12月,鲁迅与柔石合编的《朝花》月刊创刊,并组织朝花社,出版《艺苑朝花》《朝花旬刊》。1930年1月,鲁迅主编的《萌芽月刊》创刊,鲁迅重要译作《毁灭》即刊于此,第三期起成为“左联”领导的刊物之一,第四期刊有“左联”理论纲领等文献,出至第五期,被国民党当局查禁。1930 年 2 月,鲁迅创办了《文艺研究》季刊,他所译普列汉诺夫著《车勒芮绥夫斯基的文学观》第一章刊于此。但这本刊物仅出一期即被禁止。1931 年 4 月,“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在上海创刊,由鲁迅、茅盾、夏衍等编辑。创刊号是纪念被反动当局杀害的李伟森、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五位青年作家的专号,鲁迅写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第二期起《前哨》改名《文学导报》。1931 年 11 月,鲁迅又创办了文艺报纸《十字街头》。1933 年7 月,《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编委会由鲁迅、陈望道、郁达夫、郑振铎、叶绍钧组成,是《小说月报》停刊后影响较大的文学刊物,对国统区的进步文学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1934 年 9 月《译文》月刊在上海创刊,先后由鲁迅、茅盾主编,介绍苏联及其他国家的进步文学作品,中途停刊,1936 年 3 月复刊,鲁迅在病中还为之撰写了《复刊词》。
鲁迅为编辑文学报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为什么鲁迅这样乐于做“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工作呢?因为鲁迅认为,编辑书刊是为广大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的事情,同时也是培养青年作家、“造出大群新的战士”的重要途径。
他对编辑工作可说是呕心沥血
鲁迅主编文学期刊非常注重刊物的思想内容。比如他主编《奔流》, 就有计划、有系统地介绍苏联无产阶级的文艺理论,这对当时中国的革命文艺运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而他后来编辑的《前哨》创刊号就是纪念柔石等被害的五位青年作家的专号, 有力地抨击了反动当局的法西斯暴行。正因为他主编的文学期刊倾向鲜明,往往生存的时间不长,有好多刊物中途即被当局查禁。
与此同时,鲁迅又很注重刊物的趣味性, 他主张刊物要办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不仅要求文章写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而且版面编排要活泼美观。他编的《朝花》《奔流》《译文》一律附有木刻或版面插页,文章空处加题花、尾花,做到图文并茂。当时有人批评《奔流》刊载的译著偏重“个人趣味”, 鲁迅在《编校后记》中回答说:“说到‘趣味’,那是现在确已算一种罪名了,但无论人类的也罢,阶级的也罢,我还希望总有一日弛禁,讲文艺不必定要‘没趣味’。”
鲁迅强调文学期刊内容要扎实、文章要有特色,他曾规定选登的文章要“出自心裁非奉命执笔,如明清八股者”,编《文艺研究》时还特别声明“倘是陈言,俱不选入”。他编刊物很珍惜篇幅,既反对文章排得太满,密密麻麻,使人有压窄之感,然而对正文后面的空白却也不肯随便浪费, 而是登载一两百字的“补白”短文,使之得到利用。
鲁迅对编辑工作十分认真,一丝不苟。1924 年秋天鲁迅在病中,两位青年编辑去看他,走进书斋,只见他还在书桌前潜沉地校稿。他的脸微微泛红,眼皮微肿,显然还在发热。青年问他为什么不休息,鲁迅沉吟一下,才摸着正在校对的一叠校样说:“这是这一期《莽原》的校样,前天拿了来,直到今天我还没有校完。”他还指指校样上的字说:“得仔细一点,有时因一字之错会引起很大的误解,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他当主编,既是策划者,又是实干家,不仅亲自组稿,审稿,并且看校样。他做校对工作细致认真,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他还亲自设计版面及封面装帧,甚至亲自送稿子到印刷厂、制版所,人家还当他是跑街之类的人物呢!鲁迅经常亲自写编校后记,《奔流》每期都有编校后记,并有精美插图。他甚至还亲拟广告,他说“要使看了广告来买刊物的读者不骂我们使他上当”。他写过的广告有《〈文艺研究〉例言》《〈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等。他曾这样说:“我的生命,割碎在别人改稿子,看稿子,编书,校字,陪坐这些事情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他对编辑工作可说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鲁迅对编辑人员要求也很高,他曾说:“编辑应当有清醒的头脑,他比作家知道更多的东西,掌握更全面的情形,也许不及作家想得深。编辑不能随心所欲地吹捧一个作家,就像他无权利用地位压制一个作家一样,这是个起码的条件。”
鲁迅主编的刊物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以鲁迅主编过的期刊刊名命名的刊物、副刊就有《译文》《奔流》《萌芽》《前哨》《朝花》等。
无论是创作还是译著,他都认真负责
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多的时间是文学期刊的撰稿者,在这一方面,鲁迅称得上是一位勤奋而忠实的作者,是文学期刊的有力支持者和亲密合作的朋友。
1921年孙伏园在北京《晨报副刊》当编辑,他是鲁迅在绍兴初级师范学堂当校长时的学生,他请求鲁迅每周给副刊“开心话”专栏写文章,鲁迅为了支持学生把报纸编好欣然同意了。当天晚上他就开始写了一章,以后每周连载,这就是小说《阿Q正传》。1934 年陈望道等创办《太白》半月刊,鲁迅也热情支持。《太白》一共出了24期,鲁迅为它写了22篇文章。孙伏园在回忆文章中说:“凡是与鲁迅先生商量什么事情,需要他一些助力的,他无不热情真诚地给你助力。”
鲁迅凡是为报刊撰稿,无论是创作还是译著,都十分认真负责。比如他为《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第三章中有一句“近乎刚刚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姿势”,威奴斯为克莱阿美纳斯所雕刻,但鲁迅未见过其图像,不知出浴者的姿势,于是四处查找资料,还专门买了日本新出的《美术百科全书》,花了许多力气,终于查明。
鲁迅很重视与编辑的友谊。1934年,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时去找鲁迅,请他担任小说二集的编选工作。鲁迅说:“假如真找不到别人,就由我来担任也可以。”于是答应了下来。1930 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鲁迅,他给报刊写稿时为了避免编者受牵连,改用何家干、隋洛文等笔名。
鲁迅恪守信用。1935 年巴金正在编辑《文学丛刊》,他恳请鲁迅“编一个集给我吧”,鲁迅想了一想就答应了。过了两天,他通知巴金集子的书名和内容,说还有三四篇文章还没有写。不久,书店刊登广告说《文学丛刊》第二集16册将在旧历年前出齐。鲁迅看到了广告,为了不耽误书店的出版计划,他急忙赶写未完成的那几篇文章,在一个月内全部写好,编成集子送到了巴金的手里。为此,巴金深受感动。
1935 年,《作家》月刊创刊号的目录,横排印有15位世界著名文学家的肖像,如普希金、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莎士比亚等,其中也有鲁迅的画像。鲁迅看了很不满意,他写信给编者孟十还说:“目录顶端放小像,自无不可,但我希望将我的删去,因为官老爷是禁止我的肖像的,用了上去,于事实无补,而于销行反有害。”当时文坛上相互吹捧的风气很盛,“捐班”作家、“商定”文豪不少,鲁迅则要求撤下自己的画像,这不仅表现了鲁迅对刊物的体贴,而且也显示出鲁迅谦逊的品格。
对某些市侩式的出版商,鲁迅却是毫不客气的。有一次他替某书局翻译一本书,这家出版商对作者极其苛刻,计算稿酬以实字为准,标点符号与空格一律不计在内。于是鲁迅就把自己的译稿从头到底连接一气,不分章节,不加标点,不让稿纸上有一个空格。弄得出版商哭笑不得,只能改变原来的陈规。
对于一个作家、一个编辑来说,文采当然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作家、编辑的文德更加可贵。重温鲁迅先生怎样做编辑和怎样做作者的那些事,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教益的。
作者:沈鸿鑫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