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心:草木哲思》 甘草著 商务印书馆2018年5月版
《自然心:草木哲思》由45篇文章组成,对茶树、胡杨、向日葵、牡丹、桂树、水稻、竹子、菩提树、梧桐、枇杷、油菜花、兰花、梅花、松树、槐树、水仙、桃花、青蒿等植物进行“素描”。作者长期在广西新闻界工作,并非植物学家,却能从各种寻常植物中得到独特的文化答案。
何谓自然心?按作者的解释,指人与自然合一之心。具体来说,指遵循自然规律,善待自然物种,热爱自然生活,萃取自然智慧,美化自然生态,协调自然秩序,善用自然财富,导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心,以及自在于内心的天地良知。作者试图在植物、在草木间,观照自我,觅见、守护被世相遮掩了的自然心。
草木的文化寓意
在作者眼里,人是社会人,又是自然人,人必须紧紧依靠自然生态群落。人生和草木一样,历经春夏秋冬,逃不过类似抽芽、开花、结果、落叶的草木生长法则。作者虽生活在广西,但对西北大漠中的胡杨尤为敬佩。
在《致胡杨》中,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胡杨的爱慕。有人说,胡杨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这是何等的生命气概与豪情!在物种进化的征程中,早在亿年前胡杨已出现于地球,是当之无愧的活化石。胡杨在极为干旱、干燥的恶劣环境中,能不屈地存活下来,这和南方婀娜多姿的杨柳形成了鲜明的生命写照。作者对于胡杨的敬重,主要是因为胡杨那高昂的生命姿态。遗憾的是,在浩瀚的唐诗宋词中,却少有吟诵胡杨的诗行。
国人对于草木的欣赏,除了观其形,更赋予意。梅花历来被人们称道,这种在寒冬绽放的小白花,是坚卓的象征、志气的化身。人们欣赏梅花,其实是在检视自己澎湃的内心。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诗云:“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在《梅花山》中,作者讲述了他在南京梅花山的所感所想,写道:“自古以来,梅花都是拼人品而不是拼规模的花,梅花不以多取胜,而以风骨见长,有时墙角两三枝便胜却人间无数。”历来很多画家乐于绘梅。明代大画家王冕爱梅、种梅、咏梅,还画梅。他的《墨梅》堪称中国画中的“神品”,他题写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成为千古绝唱。
草木值得信赖
《自然心:草木哲思》对有品格的植物文化 “画像”时,对那些平凡的植物同样给予关照。向日葵就是一例。
在《向日葵》中,作者写道:“没有哪种花,像向日葵那样长得酷似中天的太阳,每一朵花仿佛太阳的小小化身,那么热烈,那么圆满,那么有质感。”向日葵在东方文化中寓意忠诚,强调向阳的本性;在西方代表热烈,强调生命的能量。
草木与文化、文学的关系,是永远无法说尽的话题,《自然心:草木哲思》开启了我们认识草木文心的一扇大门。瑰丽的自然界,成千上万的草木各具魅力。阅读本书时,笔者不禁想到近年出版的非虚构文学力作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看不见的森林》《树的秘密生活》《杂草的故事》《草木缘情》等,这些书其实都在高声疾呼:草木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和尊重朋友,就是延续人类的发展。
尽管古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但在历史进程中,并未得到有效的遵循。千百年来,特别是现代工业登场后,大片林地遭到砍伐,江河湖水被污染,空气质量持续下滑,生物多样性生存空间受到损害。英国学者伊懋可在《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中提醒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切实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当务之急。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协调好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考验着我们的智慧。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若能真正把花草树木当成亲密无间的家人、友人,那么,这个世界定会绿意盎然,明天必然生机勃勃。
作者:陈华文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薛伟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