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园版《牡丹亭》剧照
这一回,白老师可真乐透了!剧场里,坐在我身旁的他,整晚都兴高采烈,开心得合不拢嘴。
《游园》《惊梦》那两折,杜丽娘柳梦梅上场,扮相俊俏,身段优美,他笑了;小春香娇俏活泼,他笑了;花神翩翩起舞,他笑了;《冥判》一折,判官喷火有模有样,小鬼翻跟斗干净利落,他也笑了!前后两个多钟头,这位推广昆曲大旗手、“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一直乐融融,喜滋滋,深深沉醉于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的演出,正如他自己所说:“整个人都给学生的热情融化了!”
4月10日晚,为庆祝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首演。早在2月白先勇来香港中文大学开讲《红楼梦》时,就已经邀约我届时前往北京参与其盛。
“这次的戏,是由全北京历经两次公开选拔,从16所高校、一所中学中选出演员24人组织而成的,一共有4个杜丽娘,3个柳梦梅,2个小春香,”白老师说来眉飞色舞,“啊呀!最想不到的是乐队,本来以为要找苏州昆曲院的乐队来助阵,谁知道连这个也是由学生自己组成的呀!”原来当天北大校园传出的袅袅丝竹之声,竟然是14位年轻演奏员日以继夜操持勤练的成果!
校园传承版的演出,由“游园”“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共九折组成。这样浓缩一晚演出的精华版,几乎把《牡丹亭》一剧中所有的行当生旦净末都囊括了,加上琵琶、古筝、扬琴、二胡、箫、锣、铙、钹等各种乐器齐全的乐队,很难想象是由一群来自各校的莘莘学子联袂组成的。自从2017年7月1日成立项目以来,这群并非昆曲专业的演员和演奏者,才经过8个月的集训排练,就有了如此水平的演出,成绩之佳,实在是令人喜出望外!
在8个月刻苦的排练过程中,参与的学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奉献在昆曲演出的大业中。演员要学习唱功、表演、化妆三类,演奏员则专攻技巧与乐器配合。所有的课程都聘请昆曲院团专人指导。不但如此,全体学员还曾经三次前往苏州取经,接受苏昆专业演员一对一个别指导。这种做法,不由得使人想起十多年前,白先勇策划“青春版”《牡丹亭》时,曾坚持要求剧中主要演员如俞玖林、沈丰英等人向师父汪世瑜、张继青行跪拜大礼,目的在使昆曲后学以庄敬虔诚之心,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进入百戏之祖优美典雅的殿堂,正式成为昆曲传人。如今,俞沈二人已成大器,蜚声艺坛,正是栽培后起之秀的时候了。4月10日晚,只见台上男女主角挥洒自如,配合得宜,《幽媾》一折的柳梦梅,扮相唱腔,举手投足,均惟妙惟肖,带有八九分师父的影子,身为师父的俞玖林,还有太师父汪世瑜,当晚都在台下观赏,想必跟总策划人白先勇一般深感欣慰吧!
▲本文作者(左)与白先勇合影
当晚的演出,除了表演细腻、乐队出色之外,服装典雅精美,舞台光彩夺目。原来一切的布景道具服装都是向苏昆远道借来的。此外,舞台上董阳孜苍劲有力的《牡丹亭》三个大字,宛然在目,舞台下书法家还亲莅剧场观赏演出。记得董在观剧后兴致勃勃地说:“本来不想来的,给白先勇硬拖来,谁知道演得这么精彩!”
记得2007年4月,也是桃红柳绿春浓时,我和白先勇应王蒙之邀,前往青岛海洋大学演讲。有一晚我们在下榻的旅舍聚晤,谈起了彼此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广华文教育的艰辛。那时候,白先勇推广昆曲的大业起步不久,而我正在为筹办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而奔波,我们交换心得,竟然同有许多不为人知、举步维艰的经历。如今,11年后,昆曲的发展不但遍及神州,兼且扬名海外。2005年白先勇在北大推出“青春版”《牡丹亭》时,95%以上的年轻人不识昆曲;如今,昆曲课程为北大、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最为热门的通识课程。
北京大学此次校园传承版 《牡丹亭》的演出,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表演,更是一项标志性的文化事业,意义深远。试想一下,这次的昆曲演出者,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学子,2005年白先勇在北大首推昆曲时,他们还都是七八岁的孩子,13年后,居然在百年讲堂的舞台上,将昆曲中的“情”与“美”演绎得如此动人心弦!经此中国文化精粹的一脉相连,一线相牵,的确是昆曲传承计划成功实施的明证。从“看起来”到“演起来”,昆曲的传承,终于后继有人了!白老师内心的激动与宽慰,可想而知。
多年前,白先勇为全球青年文学奖题字曰“有奇花异卉,开万紫千红”,这也是今日他推广昆曲而终见佳绩的写照。
作者:金圣华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