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浦东情》倪辉祥著文汇出版社出版
上海除了高楼大厦,摩登时尚之外,还有很多自己的乡土风情。像彭瑞高、王勉、沈嘉禄等上海作家都有美文佳篇,抒写过上海的乡土滋味。新近出版的倪辉祥的散文集《悠悠浦东情》,又给我们送来别样的上海风物。
倪辉祥是老浦东,从小在洋泾乡朱湾村倪家宅生活。他对于浦东的旧事不仅烂熟于胸,更在于对自幼生活的那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作者在描写孩提时代的浦东旧事时,忘不了西瓜地里摘西瓜的忙碌,也忘不了放老黄牛时的那份快乐。作为浦东发展的历史记忆,作者记录了儿时的快乐,也记录下作为浦东人的甘苦。在《浦东人·浦东话》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作为恢复高考后的最初一批上海大学生,因为浦东的户籍关系,大学毕业时,竟然无法留在上海城区工作,在上海城区兜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浦东的中学教书。这种遭遇在当时并不少见,但对于一个满怀希望,想在上海这个城市平台上能够有更好发展的年轻人来说,打道回府,回到浦东,无疑是人生的重大挫折。所以,作者感叹“浦东与浦西仅仅一江之隔,可差异却是天壤之别。不用说,这倒霉的户口政策,真将浦东人弄得矮浦西人一大截了。”从此之后,倪辉祥就没有离开过浦东。作者不平于这种强加于自己的地域血统歧视政策,但静下心来,检视周围的人情风物,他忍不住又会赞叹起浦东故土的人情。这样的心绪变化,与作者的开阔胸怀以及浦东40年来经历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倪辉祥是当今浦东成名最早的作家,在浦东的文学事业上创下了很多“第一”:他是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浦东作家,是第一个发表长篇小说描写浦东生活的小说家。换句话说,在当初个人事业并不如意的时候,文学成为他抒发心意的一种方式。而在抒情遣怀之时,他并不是哀伤和沉湎于自己的人生坎坷,反倒是在这边缘的浦东乡土中,获得了人生的诸多感悟。与浮华的城市喧嚣相比,倪辉祥在浦东收获的是人生的丰硕果实。不仅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且,在参与浦东开发的过程中,把握住了发展机遇。他是上海文学领域少数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他不做空头文学家,他的成功,是一步一步逼出来的,是物极必反,绝地而生的奋斗人生。在倪辉祥的散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豁达和开阔。大学毕业他回到浦东,从中学老师做起,因为业绩优秀,受到提拔,一直做到校领导。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创建自己的企业,获得巨大成功。如今儿子学成回来,他又将企业交给孩子,自己重新沉浸到文学创作的世界之中。倪辉祥一生最钟情的事业,看来还是文学创作。他近年来发表多篇散文,抒写心目中的浦东。他笔下的浦东,与一般作家笔下的热土有所不同。浦东在他的心目中是故土,他很少去描写浦东的金融世界和摩天大楼,他笔下的浦东与他的人生记忆捆绑在一起。像《启蒙老师》《浦东“大娘子”》等,构成了文学浦东最深厚的历史记忆,在描写浦东的散文中,很少有人能像倪辉祥那样,将浦东的前世今缘化作自己的情感语言,缓缓道来。
浦东的今天,面貌一新,是近 20年来上海大地上书写的中国神话。曾有国外专家称道这是无法拷贝的世界城市建设经验。倪辉祥在散文中也为故土的这种变迁而自豪。像《情系母亲河》《“长寿树”下的快乐》等作品,赞叹黄浦江治理和公园环境的优美。但这其中恋旧的心理情结依然是作品中难以抹去的。作者有很多篇描写父亲的文章,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心目中的父亲有几处非常突出的地方,一是老党员;二是硬气;三是对孩子们的关爱。老党员的身份,在父亲身上有一种自豪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配得上党员这一称号的,倪辉祥的父亲是靠自己的苦干实干,赢得了党员这一称号。所以,做父亲的堂堂正正,一生硬气,周围的邻居们都佩服这样的人;而做儿女的,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自小有一种安全感。
读倪辉祥的《悠悠浦东情》让我们了解很多非常普通的浦东原居民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浦东不大,但浦东人的精神世界却像蓝天白云那样阔达无边。这些是倪辉祥散文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作者:杨扬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蒋楚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