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女声小组唱悠扬的歌声,由上海歌舞团带来的《节日的欢歌》专场演出今天在中山公园正式拉开了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公益惠民户外演出的序幕。
“《节日的欢歌》中包括很多上海歌舞团参加全国赛事的作品,在十二艺节的惠民舞台上向上海市民展示。”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表示,此次演出的舞蹈《秀色》《朱鸟鹮鹮》《傣家的女儿傣家的雨》等,不少都来自在各大节展赛事中备受好评的经典剧目,截取精华片段在公益惠民演出中回馈给观众。而为了适应露天舞台表演,剧团昨天就来到中山公园的大草坪走台,整整排练了一天。
当天中午气温高达30度,穿短袖短裤都酷热难当。而演出正式开场前的半小时,歌唱演员就已经换上了长袖长裙的厚重礼服,在舞台背后草坪的音响区边等待。“出汗花妆,只能擦一擦了。”倒数第二个节目《城》的女声独唱演员席燕娟说,草坪上没有专门的化妆间,所有一切都要提前准备好;演员露天候场时,也要留心音响效果和昨天排练时有没有变化,调整自己的演出状态。
舞蹈演员们在《秀色》中手持扇子一出场,闪转腾挪间蓄势待发的气韵,有别于女子古典舞传统阴柔风格的独特韵味,就让台下坐着的观众看得目不转睛,草坪周围的空地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观众隔着栏杆观演。草坪上大风猎猎作响,演员们衣裳、扇子上的绸带都被吹得当空乱舞,舞蹈依然井然有序。
“其实刚才很紧张,因为在舞台上千万不能出现掉扇子的失误,要靠大家的舞台应变能力。”舞蹈演员于婷婷说,尽管太阳晒得演员们眼睛几乎都睁不开,为了给观众看到更好的效果,他们都在没有打光、大风干扰的条件下尽力弥补。
“台上太滑了,都要‘飞’了。”《朱鸟鹮鹮》演到动情处,台下近乎雅雀无声,观众沉浸在荡气回肠的音乐和美轮美奂的舞姿中,很难发现演员都在克服简陋的舞台条件。因为每人都要表演两到三个节目,上下舞台只有左右各一条狭窄的通道,演员们只能纷纷“竞走”,奔入临时搭起的帐篷里飞速换装。
“我们每年都有公共演出,这是作为文艺院团的一项重要工作。文艺本身就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希望以公益的形式走进社区,让更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到文艺院团最优质的表演。” 陈飞华说。
据悉,中山公园作为本次文华奖惠民演出的唯一户外演出场地,即日起至5月31日将在此上演十二台文华奖参评参演精彩演出,内容涵盖歌剧、舞剧、木偶剧、杂技、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真正实现让艺术走出剧院、走到户外、走近广大市民身边,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让普通百姓有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文华表演奖获奖演员也将于5月31日齐聚中山公园大草坪,来自王平、由长平、陈素琴、周虹、梁伟平、曾小敏、刘丹丽、曹舒慈、雷佳(按姓氏笔画排序)等获奖艺术家将以一台文华表演奖集锦专场演出,向市民观众展示新时代优秀文艺工作者的风采。
此外,上海气象局特意为此设立了专家组,一天3个时间段发布中山公园气象专项预报,权威预测演出期间的天气情况。“我们不建议观众打伞入场,因为会影响后排观众的观看效果,建议观众戴遮阳帽来观看演出,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长宁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康文华表示,草坪边的帐篷里安排了两位驻场医生,一旦出现中暑等情况,可以及时进行相应急救。“明后天可能迎来降雨,组委会和气象预报这边会沟通,在表演开始前一小时确定演出是否如期进行。雨下得较大可能取消演出,如在雨中演出则会向观众发放可以反复使用的应急雨披,在保障观演质量的同时注重环保实用。”
现场提前安排了1千个座位,网络预约票在开演前两周已经一抢而空。中山公园座位24小时完全免费开放的公园,本身人流量较大,演出安排的安保团队就有80人。“在公共空间,欣赏到不光上海,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高水平演出,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草坪周围特别设置了缓冲区域,露天场地可容纳3千人观演,今天也接近饱和了。” 康文华表示,中山公园在艺术节期间的户外惠民演出,平均每天都有两到三场,今晚6点半还会安排罕见的夜场演出。希望能以丰富的手段和到位的服务,让市民观众在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中,更好地感受“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作者:吴钰
摄影:叶辰亮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