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剧目,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的红色题材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将于5月20日-21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该剧谱写了一曲闽西苏区的英雄赞歌,展现了闽西儿女的大爱精神。
据介绍,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万余名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取材于发生在闽西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松毛岭战役后,一名客家妹子送别参加长征的丈夫后,默默坚守、忍辱负重,她孝敬婆婆并拉扯幼儿和红军遗孤,矢志不渝等待丈夫归来。在最终等到丈夫的烈士证书后,她将30年里按客家风俗每年为丈夫做的衣服鞋子,放进了家门口的衣冠冢里,从此与丈夫坟对门、门对坟,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本次《松毛岭之恋》代表福建省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奖。该剧于2017年11月在福建省长汀成功首演,继今年3月在北京成功参演“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后,再一次以其艺术性、思想性和丰厚的情感吸引了来自全国专家们的目光。
该剧由舞台剧导演、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文华导演奖”获得者靳苗苗担任执行总导演,剧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居其宏和福建本土剧作家王保卫共同担纲编剧。
“《松毛岭之恋》讲述了一个坚守爱情和信仰的故事,剧作中讲述的一切是真实发生过的。我们不能忘却先辈挥洒过的热血,要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牺牲换来的。在创作时,我自己深受感动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剧本写好。”居其宏说。
《松毛岭之恋》于2016年底启动创作,先后十多批次组织主创和演员前往龙岩长汀故事发生地松毛岭腹地采风,主创人员走访了红军桥、松毛岭保卫战遗址、前线指挥部等历史遗迹,详细了解松毛岭战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反复揣摩先烈们的初心和老区人民的默默坚守,寻找故事的情感表达点。
担任该剧作曲的福建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卢荣昱介绍说,“该剧从普通女性的视角出发,我创作音乐时,力求在保证歌剧艺术水准的同时,又能够让普通老百姓接受和喜欢。”
据悉,《松毛岭之恋》主创人员曾多次向研究龙岩文化的民俗学家取经。从客家女性在不同时期的发型穿着,到当地房间中的床单花纹;从住宅门口是挂大蒜还是辣椒,到箩筐里放的是辣椒还是地瓜,该剧的服化道景设计都尽量保证写实性,经过了精心打磨。
剧中主要角色由福建省歌舞剧院演员董狄、谢冰华、姚中译、孙雷、郑海兵、周建坤等人担纲,14名主演平均年龄34.7岁。几位主要演员表示,他们会努力用真诚的情感表达让《松毛岭之恋》打动上海观众的心。
该剧执行总导演靳苗苗表示,《松毛岭之恋》历经两年多艰苦创排和反复打磨,力求让作品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作品创新性地利用了镜框式舞台等当代表现语汇,希望彰显出美轮美奂、凄美壮丽、震撼人心的音画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松毛岭之恋》在2018年创排了音乐会版等不同版本,让大型歌剧作品也能轻装前行、走得更远。剧组还配合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军队“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年度主题教育开展巡演,先后赴江西、贵州、广东等长征沿线省份巡演,并开展了多场进部队、进校园巡演,让更多观众有机会观看演出。
本次参演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前,《松毛岭之恋》作为省市直机关单位的艺术党课再次在福州集中上演。同时,剧组邀请专家再次对该剧进行“把脉”,尽最大力量把该剧打磨成真正的歌剧精品,力争以最佳状态呈现给中国艺术节的专家及观众们。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柳青
福建省歌舞剧院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