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慧《在路上》演出照。
她是袁泉、曾黎在戏校时的师妹,然而当师姐们转战影视圈后,她还留在京剧舞台上,一出戏一出戏地磨。今年,凭借在当代反腐京剧《在路上》里扮演女干部韩梅,她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
她叫万晓慧,如今是湖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在路上》讲述韩梅发现一桩暗藏贪腐的命案,查下去却发现自己的老同学也牵连在内,亲情、友情、人情的重重压力之下,她与腐败分子反复交锋,斗智斗勇。“这样题材的现代戏出现在戏曲舞台上,应该是头一回,观众都非常热情,场场爆满。”想起《在路上》在湖北、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巡演时观众的入戏动情,万晓慧仍觉惊喜。
“深查细究挖根源,要为百姓来伸冤,风清气正好扬帆,为正纪何惧那蜚语流言。一片丹心可对天,纵然是锋镝齐飞,我也要挺身冲向前!”高亢嘹亮的唱词、雷厉风行的身段、清正俊美的扮相,舞台上的韩梅每到一处,都让观众舍不得离场。不过,万晓慧坦言自己当初看到剧本后的第一感觉是“很难演,对我自己也是一个挑战”。
挑战之一在于她以前演的角色大多是古装,平时的舞台生活和纪委的工作离得也远,没什么接触的机会。接下演出任务后,她抓住一切机会留意观察女干部的言行举止、说笑谈吐,融入舞台塑造中。挑战之二则是,在现代戏里出演纪委书记,没有表演参照,只能向兄弟艺术借鉴。万晓慧透露,排演《在路上》时,《人民的名义》恰好热播,她仔细琢磨了影视作品中的“同行”表现,也将其转化为戏曲舞台艺术……为了磨出“韩梅”工作中的铮铮铁骨和内心的百转千回,《在路上》的首演推迟了将近半年。
作为80后年轻演员,万晓慧的人生有过很多选择,却也和“韩梅”一样,宁可义无反顾地挑战那条漫长而崎岖的艰途。12岁,她孤身上北京学京剧,每天五六点钟起床练功,大雪天站在室外吊嗓子;2002年进入湖北省京剧院,每月工资只有四五百元,同门耐不住清苦纷纷转行,如今还在唱京剧的只有她一人;《望江亭》《状元媒》《秦香莲》《白蛇传》《春秋配》……她一点一点积累作品,面对最钟爱的艺术,万晓慧不计付出。
万晓慧学的是张派。“张派是非常创新的流派,把四大名旦的唱腔特点都吸收过来,又结合着时代往前走,有‘无旦不张’的说法。”近年来,她不断挑战原创新剧,致力于京剧张派艺术的推陈出新。之前,让万晓慧摘得梅花奖的《建安轶事》,也是一部原创新作。与祖宗传下来的传统剧目不同,新编戏的角色塑造无法直接套用固定程式,能否让人物立住,考验演员的真功夫。
而《在路上》则更近了一步,是京剧中少见的反腐题材现代戏。在万晓慧看来,传统戏曲多写意,真实展现当代生活是块短板,但京剧不仅仅是在路上,更重要的是走在前面,才能让每一场演出的难点成为热点,让传统艺术在当代深入人心。《在路上》配了交响乐恢弘的伴奏,二六、二黄、汉调、吹腔,专家点评其唱腔处处随情节跌宕而变,亲切又极具现代感。而万晓慧被问及塑造这个角色,是否有特意加入的小细节时,也说不出所谓“诀窍”。正如她所言,“戏曲的形体和表演,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廿载如一日地探索,才能成就“女版侯亮平”技惊四座。
作者:本报记者 吴钰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