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歌剧表演艺术家刘丹丽近照,右为刘丹丽在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饰演刘德芬一角。
歌剧表演艺术家刘丹丽凭借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这部歌剧讲述了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农村福利院院长刘德芬的故事。在刘德芬担任福利院院长的23年间,她心系百余位孤寡老人和孩子的安危冷暖,用不变初心书写无私大爱,最终积劳成疾离世,用坚定行动兑现党员承诺。
《有爱才有家》首演结束谢幕时,刘德芬的女儿张洁哭了,冲上台抱住刘丹丽,并对她说出一声“妈妈”。刘丹丽说,《有爱才有家》获得大家认可的关键,离不开地域特色浓厚又动听的音乐、贴近生活且有人情味的剧情,以及朴实和接地气的表演。“这部民族歌剧讲述的是中国老百姓的故事,用艺术传递中华民族的大爱,我在表演时努力用真情实感去打动观众的心,想要让刘德芬这个角色真正立得住。”
不是去饰演英雄,而是去还原普通人
“在扮演刘德芬时,我没有想过去塑造一个英雄,而是去还原一位妇女、妻子和母亲,一个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一个善良又普通的老百姓。”在刘德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刘丹丽循着她生前的足迹和老人孩子们交流,知道了刘德芬是孤寡老人口中的“巧丫头”,是孤残孩子心里的“好妈妈”,麻豪口镇福利院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充满温情。
▲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剧照
在福利院里,刘丹丽重复着刘德芬曾经做过的工作,为老人们梳头洗脚,为孩子们穿衣穿鞋,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逐渐走向深入。“她是个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人,这可能和她从小就饱受生活的磨砺有关;她骨子里又特别坚韧,顶着很多压力闷头做事,不为名利只为自己的良心。”让刘丹丽分外钦佩和感动的是,刘德芬多年来的努力有了收获——老人们安度晚年,孩子们健康长大,这位普通女性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剧照
“如果《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是战争年代英雄,那么《有爱才有家》里的刘德芬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平民英雄。”刘丹丽曾在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饰演女主角韩英,凭借演唱地方戏曲楚剧的积淀和对人物情感的打磨,角色得到了广泛认可。在饰演刘德芬时,她继续把对真实的追求摆在重要位置。“当我塑造歌剧人物形象时,一方面对唱腔等技术领域精雕细琢,另一方面注重真听、真看和真感觉,融入真情实感的表演会让角色更丰满。”
▲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剧照
一台好戏不仅是教学实践,更是爱的教育
刘丹丽的另一个身份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有爱才有家》的演出人员还包括艺术学院的师生和荆州九歌文化传媒公司的部分非专业演员,剧组中的伴奏乐队也是由武汉大学的艺术特长生担任。“他们以负责的态度和过硬的水准,完成了作品的排演。作为一名艺术教育者,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刘丹丽说。
▲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剧组中的伴奏乐队由武汉大学的艺术特长生担任。
这是一出教学剧目,和专业院团相比少了很多大段排练的时间,因此每次排练都显得弥足珍贵。有的学生面临实习、毕业或者考研,常常是参加完排练后就直接奔赴考场考试,但在排练时仍然保持一丝不苟的状态。首演之后,《有爱才有家》力求精益求精,很多人都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只为不断磨出一部真正的精品力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部戏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有的学生虽然饰演不起眼的角色,但几乎把所有主角的唱段都学会了;还有一些学生包揽了剧组的音响效果,像是舞台上的打雷下雨声、孩子的哭声等,都是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制作完成的。”刘丹丽表示,将课堂教学、艺术实践和编创作品相结合,对于包括她在内的老师们也是所得颇丰。
▲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剧组合照
“排演《有爱才有家》的过程完成了爱的教育,学生们懂得更加关爱身边的人,也真正学会了与人为善。”刘丹丽欣慰地说。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图片: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