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这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的心声。扎根太行山的35年里,他让140万亩荒山披绿,10万多农民脱贫,创造28项科研成果,推广36项实用技术……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参评剧目,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创排的现代戏《李保国》将于25日-26日亮相上海城市剧院,以激越的梆子声腔唱响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
李保国用信念、知识、热血和生命,达成了为人民造福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根据李保国先进事迹改编的现代戏《李保国》,通过其生命进程中的人生轨迹和精神片段,深入挖掘了这位“新愚公”的情怀和精神高度。李保国真正将自己投入“垦荒”事业,甘于牺牲、甘于奉献、甘于为农民付出一切。
《李保国》由剧作家孙德民担任总编剧,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名誉会长黄在敏担任总导演,戏曲名家邱瑞德(梅花奖)、许荷英(二度梅)、吴桂云(梅花奖)三人“四朵梅花”共同出演。在创作过程中,70多岁的孙德民带领主创团队,多次走进李保国工作和生活过的太行山区、河北农业大学等地,采访了他生前的同事、学生和亲友,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给予了艺术创作无限养分。
主创班底们无数次为李保国的坚守和担当感动,无数次流泪、无数次彻夜难眠,就是想搞清楚为什么他见不得乡亲们受苦,为什么他要付出那么大代价去帮助不相识的百姓。把大半辈子时间奉献给太行山,让荒山化为果林的李保国,离开岗底村时没舍得从山上摘一个苹果。有人不解地问:“你这到底是图个啥?”李保国说:“这辈子就想干点事,干成点事,干成点对老百姓有益的事!”
在《李保国》创排演出过程中,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生动展现李保国与人民群众相处的感人故事,反映他与群众相交的真挚感情,没有空话、大话,只有真话、实话。剧情真实曲折、扣人心弦,用高亢的梆子声腔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感染并激励观众。
《李保国》用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传统艺术形式演绎现代英模人物,其创新之处就在于:表现方式上,既坚持了传统戏曲的程式,又充分运用了话剧等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音乐唱腔方面,既把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特别是河北梆子善于表达高亢激昂之情的艺术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又融入了多种民间音乐的元素,增强了音乐烘托氛围、表达情感的效果;舞美设计方面,将戏曲的写意与LED场景呈现有机结合,虚实互动,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李保国》历经20余次修改提高,先后下基层、进校园,六次进京汇报演出,参加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核心唱段八次应邀赴中央电视台演出,参加“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完成“教育部 文化和旅游部 财政部”高雅艺术进校园黑龙江、浙江部分高校演出任务,截至目前已演出170余场。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