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张列在上海浦东新区大拇指广场好果多门店举办奉节脐橙?肚子美橙品牌发布会。看上去很普通,其实有着指标性意义,它揭开了上海滩第三波水果浪潮的序幕。
好果多大拇指店
张列是上海财经大学的高材生,金融系毕业,在证券行业干了10年,小有成就。2004年,他创业开水果店,如今在上海开了12家高端水果连锁店,全部分布在上海的高端社区,12年来,目睹了水果行业的演进与变迁。
上海滩水果行业的第一波浪潮发生在2000年后,特点是水果大规模从街头贩卖走向专卖零售,出现了很多水果大卖场,水果的商品化正式开启。不过,他们形式很简单,就是把水果摊搬到了室内,并且明码标价,有专门的收银柜台,仅此而已。至今,上海街边依然留有多家1.0版水果店。
好果多门店一景
张列创办好果多时,企图超越第一波浪潮的“简单粗糙”,结果成了第二波浪潮的引领者。好果多一开始定位普通大众消费群体,选址多在菜场附近。客单价低、进店人数高,每天都很忙,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价格战频频爆发。几个月下来,开了六家店,平均都处在亏损的状态下。最终决定拉升品质,专注高端水果,2006年初从联洋社区出发,最终立足上海,走向连锁。
不过,第二波浪潮直到2013年才爆发,很快中国水果届就出现了上千家规模的连锁店,以百果园和鲜丰水果为代表。第二波浪潮的特点是,规模化和连锁化。然而,作为第二波浪潮的引领者,张列却拒绝了快速扩张的作法,别的品牌忙着一周复制数十家门店的时候,他却跑去日本和台湾游学,选择新路径。
是不是很有设计感的包装呀
2016年7月,他在东京参访了日本顶级水果专卖店千疋屋总本店。千疋屋已经开业180年,也是连锁店,却只开了11家店,标榜“只出售稀有、最完美的水果”。在这里,张列找到了共鸣,从好果多创业之初,他就心存“优质的一定是稀缺的”理念。在东京,张列明确了好果多走向精致品牌的方向。
回到上海,张列就下决定把装修了仅三年的好果多旗舰店大拇指店再次改造。“这一波我们俗称的消费升级,消费者将不再仅仅关心产品的使用价值,对于水果来说,好吃很重要但是这是最基础的。消费者一定会更加关注差异化个性化,他们会更需要消费的场景感、仪式感、认同感,并产生情感连接。这将是水果业的‘第三波浪潮’。”张列如此判断。
张列
第三波浪潮的特点是什么?张列的答案是精品化,而且用户会更加关注水果背后的故事。为此,他在9月提炼出“一起找农夫买”价值,落脚点是“支持100农夫或农村计划”。“我们希望水果消费不再是对健康、土地及农夫的剥削,也希望交易不只是商品买卖,还可以是掌声鼓励与美好人情的连接。”张列说,“一起找农夫买”的目标是让更多土地走向友善耕作,让更多农夫快乐留乡。
好果多孵化组建“一起找农夫买”团队,专注产品内容体系建设以及品牌行销。详尽的透明溯源,让产品背后的人物、风土人情、自然地貌、文创产品等都可以通过时尚的形式透过产品与用户产生联系。我们希望这样的价值观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被消费的不仅仅是水果本身,而是整体农村形象。
张列的倡导引起了很多水果产地政府的关注和呼应,其中重庆奉节县政府最为重视,县长副县长亲自会见,邀请张列把奉节脐橙的故事传播给消费者。在奉节脐橙中心的支持下,张列与奉节脐橙生产者孙开洲正式展开合作。孙开洲放弃公务员的工作,扎根土地12年,独创种养殖循环的自然农法,让果园生草,在果园里养牛吃草,再用牛粪加工成有机肥,不仅满足了自家果园的肥料需求,每年还向周边农户销售有机肥5000吨。
孙开洲
正是孙开洲的自然农法打动了张列,孙开洲的做法不仅降低果园的投入成本,还使得土地更肥沃,脐橙品质更好,并于2015年12月拿到了有机转换认证。孙开洲也将成为奉节脐橙生态种植的领导者。如今,孙开洲的梦想是,带动更多的农夫,复制他的经验,推动整个产区向友善耕作转型。
张列特别为孙开洲策划了这场奉节脐橙?肚子美橙品牌发布会,邀请他从重庆飞来上海,与好果多的消费者面对面,讲述自己种植脐橙的酸甜苦辣。如今,孙开洲已经闯过了创业的“鬼门关”,他最自豪的是,消费者为他的橙子送上“固体橙汁”的美誉。“我还想再建两三个类似的园子,让我们那儿成为生态果园地。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循环起来,让更多的农民可以参与到这个良性生态循环里,让更多人受益。” 孙开洲如是说。
装修一新的好果多旗舰店也令记者耳目一新。其一,店内的三块屏正在循环播放孙开洲的小纪录片,让消费者了解他种植奉节脐橙的来时路;其二,增加了家庭园艺板块,开发水果盆栽,两盆橙子盆栽就摆在发布会的主席台上;其三,增设了水果厨房,来宾们体验了各种水果的花样吃法。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水果店的二楼是一个开放式空间,不仅可以小型聚会还可以举办发布会、沙龙等活动,把水果店从单纯的购物空间上升成为人际交流空间。
好果多新店,开始提供甜品下午茶服务
随着奉节脐橙?肚子美橙品牌发布会的登场,张列正式启动了上海滩第三波水果浪潮,他又一次成为了弄潮儿,“我希望重新定义人们对水果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