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中小学生减负仍然是热门话题,受到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在他们中,有位全国政协委员很是“顶真”。他就是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教授。
2018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这则俗称教育部“减负30条”的红头文件发布后,因为聚焦问题导向,获得一片点赞。
“减负30条”,到底有没有发挥成效,为中小学生切实减负?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前,汪小帆做了一件事——逐条对照“减负30条”的内容。结合他平时的调研、身为教育界人士对中小学教育的细致观察,他此次写了提案,为“减负30条”的进一步落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总体上看,中小学生减负尽管已经开始取得成效,但是离人民群众的期望和感受依然存在很大距离。”汪小帆以“减负30条”中的第5条为例。红头文件写得明白: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而在汪小帆对中小学生的作业则有话要说,对一个以培养国家未来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师来说,不布置惩罚性作业是远远不够的,何谓“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也要从长计议。
“未来教育应该是要更加鼓励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要更好开展个性化教,应该考虑允许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探索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汪小帆说,现在要特别考虑一点,应允许教师给部分学有余力且对某学科有兴趣的高中生适当布置超标的作业。此外,如何界定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也希望能够更加明确,既避免不合理的作业又能保护教师的教学权利。
另外,关于“减负30条”的第7条,要求“采取等级评价方式。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汪小帆说,如今的高考成绩依然是分数制,且相差一分都可能影响录取。在此情况下,所有中小学生的校内考试都采用等级评价能否做到、如何落地需要明确。他的建议是,应考虑有更具操作性的分步骤实施方案,避免简单的一刀切导致无法落地。
“减负30条”中的第15条,一度引起热议。根据要求,要“严格教师聘用。严禁聘用在职中小学教师到培训机构任教,一旦发现,坚决吊销办学许可证,并对教师本人予以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取消教师资格。”汪小帆建议,这一条要真正“落地”,还需要一些更细致的规定。“对于在职教师自己在家中或者租房组织培训的行为,应该如何规范,也需要明确。”
另外,从孩子的睡眠时间到考试深化改革,“减负30条”均有涉及。但汪小帆觉得,“减负30条”,贵在落实。
他以其中的第28条再举例。文件要求,“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举报一起查处一起。”而汪小帆这次想提一个建议:很多问题不能靠举报,而要靠有关部门主动发现,而且是应该发现的。他希望,主管部门在实际操作时,应把“举报一起查处一起”改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作者:樊丽萍
编辑:樊丽萍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